“鱼宝宝”也要优生优育
余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16日 第 03 版 )
点滴录 余墨
我市探索岱衢族大黄鱼“池棚接力”育苗新模式,破解本土无大规格苗种难题。目前,朱家尖养殖基地暂养的近900万尾“鱼宝宝”已长至5厘米左右。除了本地养殖户和育苗场纷纷预订,台州、温州、宁波等地养殖企业也有咨询采购。
种苗是发展养殖业的关键。“池棚接力”育出强壮的岱衢族大黄鱼“鱼宝宝”,不仅可以为振兴舟山大黄鱼养殖业以及人工放流恢复渔场提供保障、增加底气,育苗本身也可以成为生财之道。
大黄鱼养殖发展多年,优生优育问题一直在探索之中。这也说明,科技打头阵、创新走在前,产业才能冲破瓶颈赢得高质量发展。
舟山海域水流急,水温低,小规格鱼苗不仅长速慢,而且还会有较高损耗,使得舟山养殖户更多选择外购大规格苗种以求更高产量。但外来苗种的品质很难与岱衢族大黄鱼相媲美,这就难免因先天不足导致丰产不丰收。
“池棚接力”促进优生优育,“鱼宝宝”变“引进来”为“走出去”,舟山养殖大黄鱼有望实现既卖苗种又卖鱼、一大一小都盈利。
舟山要补齐海水养殖短板,就得从育苗抓起。要聚焦养殖户的难点、痛点,汇集科研力量揭榜挂帅,把论文写在大海上,把成果用在产业上,不断促进各类“鱼宝宝”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