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乡村要善于“无中生有”

阿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16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阿培

  眼下,日渐红火的乡村游让不少深藏闺中不为人知的乡村出了圈,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因此走上了共富之路。一些至今门前冷落的乡村,在羡慕嫉妒的同时难免会“恨”自身禀赋不够,缺乏引人入胜的文物古迹、山水美景。不过,读了5月7日《舟山日报》的报道《觅林古树园里不断“长”出新业态》,相信很多村干部会有新的想法:打造美丽乡村要善于“无中生有”。

  定海区白泉镇米林村原本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去年凭借近千株晚稻杨梅树集中移植地的优势建起觅林古树园,推出草坪婚礼、花田打卡、露营等项目,一年来游客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28.6万元。今年,米林村被列入我市第三批和美乡村花园示范村庄建设名单,一批新的餐饮、民宿业态正在聚拢。如此美丽蝶变,岂不是“无中生有”?

  想想也是,真正“长”在风景名胜区的村庄能有几个?大多数乡村虽有原生态之美,但也说不上超凡脱俗,要想引来大客流并不容易。这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非得下一番苦功才能脱颖而出。与米林村相类似,定海区小沙街道光华村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几年前作为苗木种下的一片樱花林意外成了“网红打卡地”。如今,精心打造的百亩樱花已成为“摇钱树”,每逢花期客流如潮,激活了赏樱花、品美食、逛集市、看表演的全新消费场景。

  可见,成就美丽乡村既要靠“天帮忙”,又要靠“人努力”。舟山山海风光旖旎,乡村美景如画,再加上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仍有不少乡村未能进入全域旅游的拼图。是资源禀赋不够,还是创新创造不力?这无疑是值得把脉问诊的。

  米林村凭千株杨梅树“发迹”,光华村靠百亩樱花林“走红”,这样的“家底”称不上殷实。就拿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新建村来说,也是在薄弱的基础上一步步干出来的,直至建成了声名远播的南洞艺谷。更多的乡村与其长吁短叹,倒不如苦练内功奋起直追,在“无中生有”中创造“美丽神话”。

  每一个乡村都有各美其美的潜质,只要因村制宜彰显个性特色,量身定制营造消费场景,完全有望成为引人入胜的“网红打卡地”。关键是要迎合人们的休闲新需求、消费新潮流,用心打好环境优化、景观营造、业态植入、非遗传承、特产激活等组合拳,让美丽乡村产生“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