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再上新台阶还须人人助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22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周沫

近日,我市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能升级,厨余垃圾协同焚烧处理的历史由此终结。厨余垃圾变协同焚烧为专项处理,也就从单一的电能转化利用,拓展到了油脂提炼、生物饲料生产等多元资源化利用途径,更加有利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当然,没有千家万户精细的前端分类,末端处理效能就会大打折扣,垃圾分类再上新台阶还须人人助力。

垃圾分类既有利于通过资源回收促进循环经济,又有利于通过垃圾减量优化城市环境,因而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然而,垃圾分类是个牵涉广泛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效能的发挥。正如“木桶理论”所言,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非最长的一块,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关键在于拉长短板。

近年来,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取得了垃圾减量及资源化利用的显著成效,还有效促进了广大市民垃圾分类共识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然而,参与垃圾分类的方方面面也并非齐头并进,不同阶段都有需要克服的问题短板、赋强的薄弱环节。以前,市民在前端辛辛苦苦进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最终还是同其他垃圾一并进行焚烧处理,产生热能用于发电,如此“前分后合”难免折损人们的成就感,也必然影响垃圾分类走深走实。

随着我市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投入运行,易腐垃圾的日处理能力整体提升至300吨,完全可以满足我市每日易腐垃圾处理需求。末端处理这块曾经的短板变成了长板,一方面保护了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前端分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此一来,分类欠自觉、操作不规范现象也就成了有待整改的问题、需要拉长的短板,有必要掀起一轮更高水平的垃圾分类新高潮。

我市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拉长短板的过程。市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一度使末端处理能力相形见绌,从而倒逼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最终促成易腐垃圾处理中心闪亮登场。眼下,垃圾分类的主要矛盾悄然转变,积极化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能升级与前端分类水平参差不齐的新矛盾,必将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再上新台阶。

经过几年的努力,民众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也普遍焕新,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理、加强日常监管、落实奖惩措施、注重典型引领,定能在更高层次上展开一场男女老少齐动手的垃圾分类全城行动。垃圾分类不仅关乎整座城市的有序运行,也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丝不苟地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