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为难老年人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22日 第 03 版 )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

点滴录|阿培

60周岁常被视为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个年龄,不仅意味着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还可能面临一些社会层面的“区别对待”。比如,坐公交车可以享受半价优惠,让人感到温暖。但偶尔也会遭到冷遇,比如定海的一家游泳馆规定,60周岁以上老人须提供半年内体检报告,证明心肺功能正常、无传染病方能入场。这不仅增添麻烦,更令人产生“被嫌弃”之感。

且不说“30岁的身体,60岁的心脏”并非不可能,即便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如年轻人,难道传染病也属于老年病?未满60周岁可以“想游就游”,过了60周岁想游泳就得专门去做一次体检,这究竟是关爱还是歧视?有老人质疑,年轻人无须体检即可入场,若他们携带传染源传给我们怎么办?听着还真有道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人友好”的社会氛围也越来越浓。最近,我市正式上线“银龄乐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强技能、找工作,令人耳目一新。多亮绿灯、少设路障,鼓励老年人全面融入社会、积极参与消费,我们的城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不应为难老年人,更要成为一条底线。否则,这家游泳馆拦一下、那家娱乐场挡一下,老年人就会举步维艰。

好在,为难老年人终究是个别现象。定海的另一家游泳馆就做得很人性化,老年人只要自己承诺“没问题”就可以“想游就游”,如此既尽到了提醒义务、把关责任,又避免了人为设置门槛给老年人带来不便。老年人在一些场景下确实具有较高安全风险,更多地变“证明”为“承诺”,变“对老人把关”为“让老人做主”,不失为一种社会文明进步。

不应为难老年人,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自觉。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大力倡导便利老人、优待老人的同时,更应加强依法监管和行业自律。对于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歧视性做法,有必要加强法律规制、提起公益诉讼,以法治之力推进“老人友好”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