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中药飘香,何以成势?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2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一海

随着“1+N”政策框架逐步搭建、四级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以及三甲中医院的创建与人才梯队的持续培育,舟山市中医药事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在近日召开的舟山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成果向公众勾勒出这条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作为全国最早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舟山拥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与岛屿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中草药资源。海岛所产的中草药,不仅具备道地属性,更因特殊的生长环境而具有别处难以比拟的药用价值。然而,岛屿分散、土壤盐碱化等自然条件,也给规模化种植带来现实挑战。因此,推动海岛中草药事业繁荣,必须探索一条因地制宜的特色路径。

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有必要构建起系统性的海岛中草药保护体系。通过开展全市资源普查,建立海岛特色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对铁皮石斛、海风藤等本地特色药材进行深入研究和有序开发。同时,可划定重点保护区,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采挖带来的生态压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升中草药附加值的关键。可依托市中医院骨伤科等优势专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研发以本土药材为原料的院内制剂乃至新药。积极探索“中草药+大健康”模式,延伸药食同源产品、海洋中药保健品等多元业态。目前已培育的4家省级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正是产业与文旅融合的良好开端,未来还可向康养、美容等领域进一步拓展。

面对海岛土地有限、土壤条件复杂等制约,创新种植模式尤为重要。引入垂直农业、无土栽培等现代技术,可在有限空间实现高效种植。此外,也可尝试“海上种植”“礁盘栽培”等新模式,化环境劣势为资源优势。鼓励岛民利用庭院空间种植中草药,发展“庭院经济”,既美化家园,也拓宽收入渠道。

文化是中医药传承的根基。舟山可着力打造“海岛中医药文化”品牌,将草药知识与海洋文化相融合,开发兼具趣味性和体验性的文化项目,让游客在领略海岛风光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当代舟山岐黄传承录》的编撰是一个良好开端,后续还可推出更多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与新媒体内容,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总之,舟山的中医药发展应始终秉持“山海共济”的理念,既尊重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也善用山野本草的多样性。通过政府引导、科技赋能、产业协同、文化浸润的多维合力,努力将舟山打造为全国海岛地区中医药发展的样板,为中医药强国战略贡献独特的“海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