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聚力,打造海洋产业创新新引擎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2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一叶扁舟
由定海区政府和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共建的舟山市船舶与海工产业创新中心,9月29日在定海海洋科学城挂牌成立。聚焦“技术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公共仪器设备服务、创新实践及人才培养”四大核心功能,这个“产学研”一体化高能级平台的落地,标志着舟山船海产业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迈出了关键一步(据《舟山日报》10月1日报道)。通过汇聚产学研力量,打造海洋产业创新新引擎,舟山必将迎来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蓝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区域经济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立身之本,也是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船海产业更是呈现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良好势头,赢得了纷至沓来的国际订单。身处市场最前沿的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积极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大创新投入,推动行业提档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是使命所系,也是机遇所在。
毫无疑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阵地。然而,企业在享受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常常面临创新力不足的困境。研发投入大、科技人才短缺,单打独斗的企业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区域经济而言,如果企业在科技研发中各自唱“独角戏”,难免势单力薄且重复投入,不利于整体突破“卡脖子”技术,显然就会削弱整体创新力。
立足海洋经济特色,通过优化科技创新领域的公共服务,打造创新新引擎、凸显产业新优势,这是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帮助企业站稳脚跟、行稳致远的关键保障。推进市船舶与海工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是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中心成立当天就举办了中船专家船海创新中心院企成果对接活动,邀请中船集团和上海交大、浙海大等市内外科研院所同在舟重点船企就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开展精准对接。参与活动的中信海洋(舟山)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一舟一眼看中了“在船舶领域中应用的PDCPD重防腐技术”。
企业与高校院所普遍认为,舟山市船海创新中心既可帮本地企业破解创新难题,也能为科研成果提供落地场景,推动技术与市场“双向奔赴”。以需求为引领,持续做强这一创新中心,打造海洋产业创新新引擎,舟山的海洋产业优势必将日益凸显,进而形成对优质企业的“万有引力”。深圳市行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已在舟山布局基地,接下来将借助创新中心平台就地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产业优势集聚创新资源,创新优势赋能产业集群,舟山的船海产业必将发生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产学研聚力,打造更多具有舟山辨识度的创新中心,这是全面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水平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当务之急和长远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