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掸尘”成风尚“美颜”之道善治理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02日 第 02 版 )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

点滴录|陈斌

国庆前夕,“全民掸尘”活动让定海焕然一新。然而,若将此视为节庆献礼,便低估了其背后的深层内涵。热火朝天的景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定海无数个“日常掸尘”瞬间的集中呈现;它不是单一活动的“高潮”,而是城市共建交响曲的华彩乐章。

“美颜”之功,贵在日常。真正的美丽源于日复一日的精心养护,而非一时装点。在定海,“掸尘”早已超越节日仪式,融入街头巷尾的日常。

国庆前的集中活动,是对这种日常文明成果的检阅,也是对市民主人翁精神的礼赞。它将分散的善举汇聚成强大力量,让“人人爱护家园”从共识升华为宣言。城市治理的智慧,在于将宏大理念转化为群众乐于参与、易于践行的日常行为。

治理之本,在于“共建”。从“天天掸尘”到“全民掸尘”,展现了一条从习惯养成到治理升华的清晰路径。其核心是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共建”是情感的深度联结。当市民亲手擦亮自己社区的窗户,拔除楼旁杂草,城市于他们不再是冰冷建筑,而是有温度、有归属的“家”。

要让这股新风更持久,需持续为“日常之美”赋能:建立常态化激励机制,善用社区积分、文明随手拍等方式,让每份付出都被看见、被尊重。同时要拓展“共建之治”的内涵,将“掸尘”模式延伸至社区治安、邻里互助等领域,从掸去环境尘埃到消除心理隔阂,让共建共享在更多维度开花结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定海的实践印证:城市魅力,不仅在于外表光鲜,更在于市民举手投足间的文明。珍视这份日常坚守,共建共享的画卷必将愈发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