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士从天降,恰似神兵反‘清乡’”
——蒲岙伏击战打响浙东敌后抗日第一枪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胡永志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7日 第 01 版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新城千岛街道蒲岙村桐岭一条村道边,立着一块“蒲岙伏击战遗址”纪念碑,碑虽不怎么起眼,却见证了一段光荣的抗战历史:1941年10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人运用游击战术,在浙东敌后对日伪军发起了第一次直接战斗,极大鼓舞了海岛人民的抗日斗志。
近日,记者探访蒲岙伏击战遗址,听知情人讲述80多年前激荡在这小山村里的抗日故事。
伪军告密 引来“扫荡”
1939年6月舟山沦陷,日寇推行“以华制华”政策,网罗汉奸武装,实行“清乡”。1940年9月,中共宁波特委调派楼童生和陈子方2名党员到舟山工作,当时舟山本岛设东区(洞岙)和西区(小沙)两个区署,楼童生任东区指导员,陈子方任东区警察队党支部书记。警察队最初只有12人,其中有七八个人是共产党员。两人到任后,在很短时间里,将警察队发展到七八十人,有百来支枪,成为实际上的东区抗日政权。
1941年9月30日,东区警察队正在蒲岙一带活动,突然得到情报:刚从岱山来到沈家门的日伪军郑留忠部队,次日早上要经过蒲岙去洞岙等地“扫荡”。
“我的父亲向前元当年是游击队员,参加过蒲岙伏击战。阿拉蒲岙当年是游击队的‘窝’,不少人跟游击队有来往。”说起敌人来“扫荡”的原因,今年80岁的蒲岙山头黄村村民向明洋依旧清晰记得多年前母亲向他讲述的故事,当时有个姓陈的游击队员在六横与日伪军打了一仗后,回到蒲岙家中休整,结果被当地伪军告密。那天早上,伪军一拨人到游击队员家中,抓走了他的哥哥和怀有身孕的嫂子,夫妻两人后来被绑至定海青垒头日军飞机场,遭到残忍杀害。向明洋说,这位姓陈的游击队员,当时正在隔壁修一把驳壳枪,他从石头房缝隙中看到哥嫂被抓后,拿枪打死了一个伪军,后翻墙逃跑。“出了这事后,伪军就要来扫荡了,也就有了后来的蒲岙伏击战。”向明洋说。
设下伏击圈 痛打敌人
“敌人人生地不熟,又孤军深入,这是消灭敌人的好时机!”楼童生和陈子方分析局势后,当机立断:利用蒲岙地形打一次伏击战,给日伪军一个下马威。楼童生和陈子方带着东区警察队从芦花来到了蒲岙村,由12岁村民姚阿庆带路,他们悄悄地埋伏在桐岭、大山湾一带。
然而,警察队在山上埋伏了一天,并没有见到敌人过来,傍晚部队回村庄宿营。10月2日清晨,警察队各小分队再次按计划进入伏击阵地。上午8点多,侦察员跑来报告:日伪军已经从泉水岙向蒲岙过来了,离伏击地只有半小时路程!
不久之后,一长溜的日伪军进入了伏击圈。走在前头的日伪军走进桐岭里窑厂、布店和周家农户抢劫时,楼童生一声令下,埋伏在村口姚家、后山及大潭坑一带的警察队战士一齐向敌人猛烈射击;陈子方率领的另一支警察队战士也从小山岗和大平岗一带杀出,居高临下从侧翼射击敌人,边打边冲,高喊“缴枪不杀”。此时,埋伏在村东茶岭、郑家湾的友军褚公良部也从侧面袭扰敌人。
日伪军在三面夹击下,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酣战中,隐蔽在蔡家岙方向的共产党人黄阿木率领一支小分队,对从荷花池向蒲岙增援的日伪军发起突袭,打得日伪军抱头鼠窜。
上午10点,战斗结束。这一仗毙伤日伪军多人,俘虏伪军1人,缴获长枪4支、日军指挥刀1把。我方及友军无一伤亡。
这次战斗的胜利,让当地群情激昂,老百姓还编了歌谣:“警察队计谋高,雷岗尖下摆战场;游击战士从天降,恰似神兵反‘清乡’;打死鬼子一大批,活捉伪军小队长。”
蒲岙伏击战是共产党人在浙东敌后对日伪军发起的第一次直接战斗,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这次战斗扩大了我军的影响,使动摇中的乡保政权稳定下来,不敢全面投敌,也使当地伪军不敢轻易为非作歹。
红色底蕴 赋能乡村振兴
背靠舟山本岛最高峰黄杨尖,蒲岙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游击队活跃的区域,这里还涌现过革命女战士向修志,她与丈夫金明善后来是浙东游击队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夫妻。今年87岁的蒲岙村老人干信富回忆,向修志抗日战争期间在村里开办过学堂,招了10多个学生,自己和几个同学还分别帮向修志送信到临城的城隍头一带。
1942年夏天,定海县工委的负责同志王起、张启达等组织在蒲岙大山湾办了一期历时10天左右的训练班,有30多名进步妇女参加。其间还发展了向修志、童春梅入党。
抗日政工队培训班虽然培训时间短,但为以后开展党的活动,宣传党的主张,培养和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13年9月,普陀区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在大山湾设立“抗日政工队培训班旧址”的纪念碑。
炮火和硝烟已成为过往,在建设和美乡村的道路上,地处东西快速路北侧的蒲岙正在稳步向前。去年,蒲岙村实施环境提升工程,通过整治村口风貌,拓宽美化村道,推动村容村貌整体跃升。蒲岙村党委书记沈杰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在谋划美丽乡村环境提升改造二期工程,计划围绕蒲岙伏击战遗址建设一座公园,让市民缅怀历史,同时计划在遗址旁边一座有百年历史的王氏故居引入新业态,提升乡村知名度与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