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上的蜿蜒奇景

郑凌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9日 第 06 版 )

夜色未央,庭院前,光线依旧熹微,目力所及,充斥着团团暗影。我在暗影中,开始回溯个体所经历的一天。也许对现实的世界,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执念。这指的是超脱物质,追求心灵的恒安。

面对一本书,便对书里的世界欲罢不能。这是人生该有两个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另一个在书里。

我们都在生活的琐碎中变得惶惶不安,不安的是一颗心,渴望拥有却又害怕失去,渴望宁静却又害怕孤独。一本书,就是一处心灵的桃花源。在书里,永远有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更有一往无前的精气神。

这些年,随着对阅读的深入,回首阅读的旅程,竟然发现不同时期的自己,在书中看到的是不同角度的世界。儿时捧一本书,多是兴趣所至,翻到哪里算哪里,如童年无忌,淳朴可爱,但不求甚解。及至中年,飞扬热烈渐行渐远,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不在纸上,就在字里行间的阅读里,于是那些心中所知的旧道理,便像一个个老朋友扑面而来,敲打着你的奇经八脉,让你清醒,让你警觉,让你坚强地抬起头来,抵挡岁月海浪的无情拍打。目光再远一些,我想待日后老之将至,对一本书的眷恋依然会如初恋,它让我尽可能地想起不该忘记的事,让自己更像自己,更能对光阴有某种“知足知不足”的穿透力。

就像写文章不能逢年过节写一篇,不能儿娶女嫁写一篇一样,阅读也在于日常,在于每一天的陪伴,如同恋人之间不能有太多的时空距离,而懂得便是最好的告白。你安然落座,你泡上一杯茶,你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陌生的一个世界,你沉浸其中,你感受最熟悉的陌生人带给你的感动,让自己的心灵一次次打着激灵,对书中的表达牵肠挂肚,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一本书恋恋不舍。读的书很杂,有传统的经典,比如《水浒传》《倚天屠龙记》《城堡》《活着》《平凡的世界》《万水千山走遍》等,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看《万水千山走遍》时想起往昔在舟山的时光,更加确信“行走”对于写作的意义,对于人生的认知有着巩固和强化作用,并滋生出旁人不易察觉的气质;也喜欢看美食的书,天南地北地看,仿佛在书里旅行,那些品尝过的美食如能和到达过的目的地重合,那便是另一种妙不可言。还有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女性主义小说,外国经典杂文,凡此种种,构成了我复杂又好奇的阅读习惯。我知道,每一本都值得阅读,都有属于它的营养。你也该知道,这个世界是共时的,如果此刻的你不是打开一本书,便会进入另一种俗常,如同喝酒的人在喝酒,逛街的人在逛街,沉浸在回忆里的人,沉浸在回忆里,你必须让自己拥有一个宁静的出口,这个出口的入场券在你的心里,可以随时去领取,只要尽力,只要有意。

你看着别人写出来的文字,常常觉得它们就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把你想说的不敢说的未曾说出口的都说了出来,你觉得很快乐,你觉得那是没有开口说话的近在眼前的知音。

悠悠万事,阅读为大。阅读是旷野上的奇景,尽管行程蜿蜒;阅读是于胸中丘壑处漫步;阅读,也是在尘世中最大可能地留住自己。我相信,那些文字里有寒意,有秋意,还有微微醉意,更有恍然入梦的春意。你在他人的故事中想起自己的人生故事,并试着满怀激情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写下来,流淌出去。

那样的世界,是刹那,也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