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博物馆应成为环保新起点
李海州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2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李海州
近日,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焕新亮相,1500平方米的空间内,五大主题展区错落有致,2万余件标本勾勒出海洋世界的瑰丽图景。在全球海洋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当下,海洋博物馆的角色亟待超越传统的“标本陈列馆”,转向更具深度的生态教育与行动倡导,成为生态环保意识和行动的新起点。
传统的海洋博物馆往往侧重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奇特性,却容易忽视背后的生态危机。浙海大海洋生物博物馆拥有五大主题展区,若能在展示中华白海豚、珊瑚等标本时,同步呈现其濒危现状及成因——如栖息地破坏、塑料污染、过度捕捞等,将更具冲击力,让参观者深刻理解“美丽背后潜藏的危机”。
海洋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递,更在于促进行为改变。通过“参观—认知—行动”的闭环设计,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日常实践。例如推出“海洋守护者”计划,组织学生志愿者为标本撰写“生命档案”,记录物种习性与保护现状;增设互动装置,让游客输入每日生活习惯(如塑料制品使用频率),系统生成个人“海洋影响报告”并给出改进建议,如使用可重复利用购物袋、参与净滩活动等。
海洋生态保护需要多方协作。浙海大海洋生物博物馆可依托高校科研优势,联合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定期发布舟山海域生态报告,公开塑料污染、渔业资源变化等数据,推动公众监督与政策完善。同时,可开设“公民科学家”项目,邀请公众记录沿海生物动态,贡献科研数据。这种开放模式既能提升公众参与感,也能放大博物馆影响力,使其成为区域海洋保护网络的核心平台。
在海洋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下,浙海大海洋生物博物馆的焕新不应仅是展陈升级,更应成为环保教育的创新实践。要让博物馆的边界延伸至广阔的真实海洋,这正是海洋博物馆作为“环保新起点” 的深层意义。让每位参观者都明白:守护海洋,我们既是见证者,更应是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