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巴掌地”为“聚宝盆”

大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2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 大力

  最近,定海区城东街道小洋岙社区的“共享菜园”刷爆了朋友圈,这块曾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闲置地,如今变成了“城市农夫”的乐园。小洋岙社区利用毗邻城区的优势,将村民闲置的土地分成72块“共享菜园”,以50平方米为单位出租,每月租金50元,受到众多市民家庭热捧。亩均论英雄,关键在变“巴掌地”为“聚宝盆”。

  海岛土地资源稀缺,本应格外珍惜,但现实中抛荒现象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限的土地分散承包后往往成了零碎的“巴掌地”,一家一户经营收益有限,现代农机也施展不开,农户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便成了荒地。如何激活“巴掌地”?小洋岙社区给出了变废为宝的妙招。

  在岱山县秀山乡秀北村的四季悦采果蔬基地,新栽种的柑橘苗和葡萄藤吐露嫩芽生机勃勃。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改造,这片原先的抛荒地已经变成占地600余亩的果蔬基地,选种的优质水果有望成为“摇钱树”,还带动了周边文旅产业发展,村集体仅土地收益就能每年增收60多万元。

  此外,岱山县岱东镇龙头田园综合体的“沙洋小土豆”近日喜获丰收,为岱东继“沙洋晒生”“沙洋西瓜”后再添一“宝”。这同样得益于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种植大户,将原先的零散“巴掌地”整合成700亩种植规模,并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小土豆。

  可见,土地流转有利于化零为整,发挥规模效应,让宝贵的土地焕发新生机。

  舟山岛屿分散、地形复杂,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关乎海岛现代化,也事关百姓共同富裕。因地制宜盘活土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旅则旅,让每一块不起眼的“巴掌地”都变成生机勃勃的“聚宝盆”,美丽海岛必将成为“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