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好暖巢引“家燕”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2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小小

  2025年“家燕归巢”大学生暑期实习已经启动报名。今年全市共推出实习岗位309个,既有机关事业单位,也有不少企业公司,需求人数564人,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均可报名(据《舟山日报》6月16日报道)。我市“家燕归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逐渐成长为我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品牌项目,既为在外大学生提供了了解家乡、投身实践的平台,也为吸引舟山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舟山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毕业季时已然“大学生多来兮,博士生不稀奇”。但也不难发现,来舟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舟山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率依然不是很高。曾经的“送出去一火车,拉回来一卡车”现象虽已明显改观,但尚未根本扭转。因此,在广纳四海英才的同时,更需注重“家燕归巢”,而暑期社会实践正是重要起点。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舟山能够吸引各地大学生纷至沓来,足见其作为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崛起。但若更多舟山籍大学生将返乡就业作为首选,就意味着舟山发展又上了新台阶。这一转折点或已悄然临近。随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特别是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推进,舟山发展面貌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家庭期盼在外求学的子女学成归来。市民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大一,看到“家燕归巢”报名信息后,她第一时间转发给了儿子,希望孩子早熟悉家乡环境,为未来返乡就业铺路。

  当前,舟山正值用人之际,对高校毕业生可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吸引“家燕归巢”既是发展所需,亦是民心所向。家乡能提供用武之地、发展平台,“家燕归巢”可以兼顾家庭与事业,显然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尤其在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家燕归巢”增多,意味着“空巢老人”减少,实为双赢之举。

  开展“家燕归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才留才的良好铺垫,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在欢迎本地籍大学生返乡实习的同时,还应加强日常联络和信息服务,让在外学子时刻感知家乡建设的脉动与亲情的召唤。另外,“家燕归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必要提级扩容,通过吸纳更多企业增加实习岗位,实现“应纳尽纳”。甚至可以创新用人机制,鼓励企业在暑期实习基础上与大学生预签招聘协议,保持跟踪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人才。

  筑好暖巢引“家燕”,暑期实习仅是良好开端,后续还需更多招人引才配套措施精准发力,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