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养殖场2000亩养殖塘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长白对虾“晒”出小岛共富路

吴建波 李芬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0日 第 02 版 )

  摄影 通讯员 周宇超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李芬

  本报讯  “烤虾已就位,需要的请呼我。”这些天,普陀展茅街道见英农场负责人钱女士隔三岔五会在朋友圈里发几条团购长白烤虾的广告,尽管不住在长白岛,但驱车数十公里往返取货、分货,已经成为像她这样的“团长”们的日常行动。

  进入禁渔期,大量海鲜“落市”,养殖对虾成了这个季节的海鲜“宠儿”。在我市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定海小沙街道长白岛,平均每天有3吨左右的对虾从这里“蹦”向市民菜篮子。

  近日,记者来到长白岛后岸村大满养殖场的晒场,只见10个晒架在雨棚下一字排开,工人们抬着塑料筐,将刚出锅的烤虾倒在晒架上,香气随着蒸腾的白烟四处飘散。另一边,经过晾晒的烤虾称重后被装进了定制的包装袋,将很快发给订货商家(见图)。“脱水后的长白对虾很有嚼劲,在市场上每公斤可以卖到110元左右,销路很好。”大满养殖场负责人傅学军对记者说。

  从晒盐转行,傅学军养殖对虾已有20余年,其间也由于天气原因遭遇过挫折。近些年,他的养殖场用上了大棚恒温养殖、自动化饵料投喂机等一系列现代化设备,定海首个生态“渔光互补”项目也落户于此。“以往每年只能养一茬虾苗,现在可以增加到两茬甚至三茬。”今年初,傅学军在自家500亩养殖塘里投放了数千万尾虾苗,首批预计能收约20万公斤。

  一只小小的对虾,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正在成为长白岛缩小“三大差距”的新引擎。像大满这样的对虾养殖场,在长白岛上共有7家,养殖总面积达2000亩。小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依托大满养殖场建立了养殖行业党支部,打造“离岛耕海”共富工坊,有效带动海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大满养殖场雇佣的30多名工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后岸村推荐的低收入农户,他们从事抓虾、烤虾、晒虾、装虾等工作,平均年收入6万多元。生产高峰时,养殖场还要另外聘用短期工,日薪可达300元。

  舟岱大桥通车后,长白告别了“离岛时代”,对虾也越卖越俏。小沙街道上线“红润锦沙”党建直播间等平台,不断擦亮“长白对虾”招牌。依托“红润锦沙 浓郁飘香”行业特色党支部,岛上的养殖户增进交流,以“大户”带“散户”,逐步实现了传统无序、粗放式养殖向绿色生态养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