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观养生记

郑健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9日 第 05 版 )

  □郑健

  养生之说,自古有之。或言食补,或言导引,或言静坐炼丹,各家各派,莫衷一是。今人谈养生,更是众声喧哗,专家、大师、媒体,皆振振有词,仿佛握住了长生不老的钥匙。然而,养生之道,果真只是照本宣科、按图索骥吗?我倒觉得,不妨斜观之。  

  斜观,不是邪观,而是换个角度。正面看山,只见其形;侧面观之,方见其势。养生亦如此,若只盯着“吃什么”“练什么”,终究只得皮毛。人的身体,原是一个小天地,自有其运行之道。养生,不过是顺其自然,维持这方天地的平衡罢了。  

  养生之要,首在“通”。通者,无滞无碍,如溪水潺潺,不淤不塞。人身有三系——经脉如江河,脏腑如沃土,气血如风云。三系调和,则生机勃勃;三系壅滞,则百病丛生。  

  然而,仅通三系,犹有不足。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故须“四通”——三系之外,更需心情舒畅。郁结于心,则经脉扭曲;愁绪萦绕,则气血凝滞。古人云:“病由心生”,诚哉斯言。  

  今人常将养生与健身混为一谈,实则大谬。健身者,外动筋骨,如跑步举铁,求的是肌肉强健;养生者,内调气血,如站桩打坐,求的是阴阳平衡。二者本是一体两面,犹如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太极拳,世人多视为武术,实则暗藏养生玄机。其慢如抽丝,柔似流水,看似无力,实则内劲暗涌。习之既久,筋骨舒展,气血调和,精神亦随之清明。我曾见一位老者,八十余岁仍步履稳健,问其秘诀,答曰:“每日晨起,打一套太极,如与天地对谈。”  

  养生之道,不仅在练,更在养。饮食起居,皆须合于自然。  

  晨起一杯温水,宜大口饮下,如春潮奔涌,冲刷肠胃积滞。而平日饮茶,则当细品慢啜,如细雨润物,无声滋养。吃饭亦如此,细嚼慢咽,既减脾胃负担,又能知饥知饱,免于过量。

  至于时令饮食,更不可轻忽。冬日寒重,若贪食生冷瓜果,寒湿内侵,来年必生疾患。故老话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顺应天时,方能与自然同频共振。  

  说到底,养生并非刻板教条,而是一种生活智慧。它不在深山老林的秘籍里,而在日常的一呼一吸、一动一静之间。百姓老话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进出平衡,动静结合。

  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具有自愈功能。许多症状其实是系统某个环节出现淤堵等状况的指示信号,真要治病就需要针对所出现的症状顺藤摸瓜找到出现症状的系统原因,而不是仅仅把作为系统循环环节的“指示信号灯”给“摘掉”了事。现在很多中老年人要么为各种体检的各种指标所绑架,为各种药物所左右;要么为名目繁多的所谓营养品所俘获,却不顾身体各种脏器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需求与否,不顾各种药物的过多摄入对各种脏器和系统的损害,实际上是进入了一种“药物崇拜”的状态。凡此种种,都不是科学的养生,真正的养生应当是养护人体这个生态系统,简称“养生”。

  斜观养生,方知大道至简——顺其自然,调和阴阳,通而不滞,动而不耗。若能如此,纵不能长生不老,亦可活得通透自在。  

  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