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仙乡茶事
来其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16日 第 04 版 )
□来其
仙乡在东海,在云端,名云顶仙乡。云端里有硕大的碗,搁于山巅,叫仰天碗,碗边立一石,刻“天瑞祥云”。祥云所降之雨,谓甘露,偕阴阳之和,最宜泡茶。所以茶席上常见的茶杯茶壶,通常饰之以祥云纹。
仙乡有祥云甘露,自然得有好茶。茶园在山巅,称“云项问茶”,称五雷茶园,称金山茶场,都是常年云雾缭绕处,茶叶在柔和的漫射光中生长,昼夜温差大,减缓了茶叶变老,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里富含钾、锌、硒,这些稀少元素被茶树根须所吸引,再加上海岛天然屏障隔离污染,最终成就了一道清冽、芬芳、醇厚的茶汤。
仙乡有棵老茶树,已逾200岁,据说是岛上发现的唯一古茶树。相比其他树种,如历经530年风雨的“东海第一樟”,有400年树龄的古树山茶花,古茶树还是存活得不容易。史载仙乡种茶可追溯至唐代或五代十国时期,宋代岛上寺院垦田种茶成风,元代已设立茶管理机构,1915年“黄杨尖云雾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铜奖,这大致的茶史勾勒,让人觉得仙乡存世的老茶树不该只有一棵,也不该只有200岁,但实际上,确实只有一株、只有200岁。
但是,倘若放到更大视野看,这些该有或该没有的,都算不了什么。
仙乡茶事,真正能够写成一部书的,还是“海上茶道”两桩往事。一桩发生在1700年,一桩发生在1843年至1851年。这两件事都跟英国植物学家有关,一位叫詹姆斯·坎宁安,一位叫罗伯特·福琼。坎宁安那一次,让定海茶叶标本留在了伦敦自然博物馆。福琼那一次,从定海采集的茶树种子被放入16只温箱里,带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航行中茶树种子发了芽,这些茶苗便种在了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麓,后来形成了一大片茶园。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特殊年代。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定海设立商馆,一年内有三艘英商船来做生意,贸易额达10万英镑,这时候浙海关已从宁波移到这儿。而1843年至1851年,有一段时间是被英军占领并宣布为自由贸易港的时期(1842—1846)。
坎宁安当年从定海给伦敦发去两封书信,后来这两封信刊登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本期刊上。福琼离开定海后写了《中国茶乡之行》等4部游记。如今的我,读到这些书信和游记,惊奇的不仅是当时舟山茶事,还有诸多令人觉得新鲜甚至惊奇的信息,如当时舟山“所有岛上都有许多鹿”,在英军占领定海后,舟山民间迅速出现了牛肉、烘烤面包、英式成衣这些洋玩意,甚至裁缝铺还挂出英文店招,洋派生活的浸染速度令人诧异。而当1850年福琼再一次登上舟山时,这一切痕迹又统统抹掉了。
茶事不仅只见茶,还有好多事,能通过茶事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