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街 陈列馆

姚崎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08日 第 05 版 )

  □姚崎锋

  最早的舟山去台老兵史料陈列馆,是在西码头边的一幢建筑里,因为濒临海边,展品易受侵蚀。后来迁移到了干石览镇龙潭老街庄家大院。这大院,在舟山解放前夕,是国民党警备司令部、宪兵队以及浙江省银行的办公地点。复馆开放后,展陈资料从原先的120张照片1万字,增加到了上千张照片5万多字,安抚了这段历史中的所有人心。

  踩过龙潭老街上的一段石板路,推开庄家大院沉重的木门,轻轻地走进去,就走进了那段沉睡的历史。

  时间回到1950年5月,一万三千余名舟山壮丁,被包围在荷枪实弹的军队之中,带着迷茫和未知,登上了开往台湾的船只。岸边则是送别的亲友,泪眼婆娑、依依不舍。从此骨肉分离之痛,成为他们心中割舍不断的牵绊。直到1987年后,才陆续有去台老兵得以回乡探亲。

  展馆里有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一位男子,西装革履,一手夹着呢子大衣,一手提着拎包,站在家门后,面朝门内。门内是他的家人,老妇佝偻着身子,半眯着眼睛,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他。一张照片,定格了去台老兵回家的瞬间,四目相对,百感交集,无语凝噎。这一刻,他们等待了太久太久……

  在我老家小小的村庄里,也有几位当年被抓的壮丁。儿时的记忆里,突然有一天,村子里传开了,某某家的台湾人回来了,带来了金元宝、台币或美金。村里人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钱币。一下子,那几户有台湾人的家里有了电视机,在当时的农村,电视机还是很少有的稀罕物,村里孩童就经常去那几家蹭电视看,心里更是羡慕那些幸运的小伙伴。

  那时的我们,绝不会想到这其中的辛酸、艰辛,看似风光的背后是多么长久的骨肉分离。而且,能踏上归乡之路与亲人们再度团聚的,只是少数的幸运儿。有一些老兵,在一次次望眼欲穿的期盼中,直至生命的终点,都未能如愿回到曾经的故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前些年,与村里的汉阳老人聊天时,他向我讲了他大弟当年被抓壮丁时的情形。“……我的大弟学过厨师,被强行叫去为一位团长烧饭做菜。国民党撤退的时候,大弟跟着那位团长一起去了台湾……”汉阳老人前几年95岁高龄过世后,他的弟弟再也没有回来过,属于那辈人的历史已经结束。

  随着时间的流逝,“去台老兵”的故事终将尘封在历史档案中。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念兹在兹的愿望,必将永驻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