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小学,红色“谍影”

陈瑶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08日 第 05 版 )

  □陈瑶

  定海城南,曾有一个小小的路亭。那时人民南路叫南门外大街,北从南城门起,南到定海道头,这个路亭就建在南城门到道头的中间点,故名半路亭。

  半路亭一带,是城南繁华的街市。街巷深处,有一座两层小楼,安静地伫立着。

  “滴答、滴滴答、滴滴答答……”一阵有节奏的、清脆的发报练习声弥散在小楼的院落里。

  这是1946年秋天,几夜未眠的胡时杰听到耳边传来的发报声,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六个月前,结束了宁波隐蔽斗争的胡时杰,回到故乡定海继续开展地下活动。他的公开掩护身份是慈云小学校长。慈云小学建在半路亭的吉祥庵里,就是这座安静的小楼。它是普陀山佛教协会出资开办的小学堂,就读的学生一律免缴学费。

  当时,慈云小学有教职员工8人,其中5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因为常有寺院佛事活动作掩护,谁也不会想到这里竟是中共定海城区支部的地下活动阵地。

  刚当校长不久,上级组织就给胡时杰下达一项紧急任务:“迅速向浙东游击区输送可靠的报务员。”可在定海这个孤悬海中的弹丸之地,电讯极其落后,哪有既现成又可靠的报务员呢?

  于是胡时杰决定挑选地下党员和可靠的进步青年,在慈云小学里进行突击培训。在敌人眼皮底下办无线电培训班,先要合法化。胡时杰通过定海城内乡绅出面,向国民党县政府备案。于是,“启栋无线电补习班”应运而生,并公开登报招生。他还聘请到了国民党海军、电讯局及定海电报局的机报人员担任教员。谁也没料到这是中共地下党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

  每当夜幕降临,学生们坐在教室里,讲台上站着一位身穿藏青色国民党海军校官服的军官,他一边在黑板上画电讯线路图,一边向同学们讲解,还时不时询问学生们是否听懂。也许当时的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教出的学生中,有的将要奔赴四明山红色根据地担任报务人员。

  这期间,国民党在定海的特务多次派人到学校来盯梢。但每次来,都只见到教室里灯火通明,学员们专心听课,国民党校官认真授课。课程结束后,学员们还进入到国民党舟山海军基地司令部等要害部门电台实习。于是,有关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和人员配备情况,司令部内部地形和岗哨设置,这些军事情报也都“侦察”到了。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这些默默无闻的战士,用坚定的信仰战胜着恐惧和孤独。他们的“谍影”故事并不为许多人所知,但历史却因他们的隐蔽而变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