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干
杨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15日 第 05 版 )
□杨梅
友人送我“一点点”番薯干。禁不住满满的回忆杀。
想当年,番薯干是充饥的首选。
那还是大集体的年代。生产队在山顶建了晒场连仓库。“一夜北风紧,日晒番薯干”。农历十月以后,番薯大量收获,正值干燥的西北风盛行。为了长久保存番薯,智慧的农妇们把番薯(不带洗的)刨成条,利用呼啸的西北风加上懒洋洋的冬阳,没几天就把番薯连吹带晒成香喷喷酥脆的番薯干。孩子们在山上玩累了,也饿了,妈妈们便把番薯干上沾着的泥土用手扒拉掉,刨掉外皮,让孩子们啃着番薯芯继续撒欢去。
几天以后,生产队仓库的番薯干堆得比人高。“分番薯干啦。”会计把算盘打得劈里啪啦响,报着每户人家的可分得的斤两。一边的孩子们不时揪几条番薯干往嘴里送。
接下来到第二年秋天稻谷收获的这段时间里,家里除了春节那几天,几乎一日三顿都是番薯干汤了。锅中间蒸着的一碗白米饭,这是给干重劳力的父亲吃的,弟弟还能蹭几颗从碗里溢出的饭米粒。就算来年分了谷子,家里还是把好多的谷子换邻家的番薯干。城里人一公斤大米可以换十四公斤的番薯干。
柴火灶烧番薯干汤很费时间的。大半个小时过去了,蒸汽终于冒头,但大铁锅里的番薯干还没有熟透,至少还得焖半小时后才能揭锅,这时候番薯干才马马虎虎有八九分软烂。
有时,为了快速把它软烂,主妇们还往往会往锅里添点小苏打,出锅的番薯焦黄、喷香。但很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样其实不健康,把营养素都破坏了。
不知从何时起,十四公斤大米也换不到一斤番薯干了。盖大米常有,而番薯干不常有啦。番薯干汤成了时尚养生人士竞相追捧的宝物。一些农家乐经营者,则把番薯干汤作为招牌招揽生意。
友人的番薯干细细的,一看就知道不是农家的那种刨具刨的,而是用有更细网眼的菜刨刨的,刨前已把番薯洗得干干净净。比起以前的简单粗暴,这细细的番薯干可谓是“慢工出细活”。我捞一把番薯干,和一点小米,放几枚红枣、莲子和花生,一起下入电饭煲。四十分钟后,八宝番薯干汤大功告成,再放一勺蜂蜜,从嘴里甜到心里。
几根小小的番薯干,从糊口充饥到小资养生,见证着生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