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秋假成为舟山学子成长的特色篇章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21日 第 05 版 )

海客谈|海中月

近日,随着绍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意见,全省11个设区市均出台相关文件,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其中,我市2025年秋假时间暂定为11月19日至21日,与多数地市一样,秋假将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的假期(据《舟山晚报》10月11日报道)。

回溯过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农忙时节,尤其是晚稻收割之际,学校会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助家里完成繁重的收割工作。那时的农忙假,不仅仅是一段假期,更承载着劳动教育、亲情陪伴以及让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体会生活艰辛的重要意义。孩子们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既分担了家庭的劳动压力,也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这种假期的价值远超单纯的休息。

如今,社会环境和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次推行的春秋假,虽然与过去的农忙假背景不同,但同样面临着如何赋予其更丰富意义的问题。如果仅仅将春秋假视为让孩子们休息几天、放松身心的时段,那就显得有些单薄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假期作为教育的延伸,理应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功能。我市作为海洋经济强市,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和地域文化,在赋予春秋假新意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我市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围绕海洋文化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比如,在春秋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海洋博物馆,让他们深入了解舟山的海洋历史、海洋生物以及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增强对家乡海洋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展海洋科普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海岛、海边,观察海洋生态,学习海洋保护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同时,劳动教育也不应在春秋假中缺席。虽然如今不再需要孩子们像过去那样参与农忙,但可以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的公益劳动,如清洁社区环境、照顾社区老人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庭劳动,学习烹饪、整理家务等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体会父母的辛劳,增进亲子感情。通过这些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感恩、学会担当,让春秋假成为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重要时机。

此外,我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制定春秋假安排时,还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学段差异,像浙江省教育厅所要求的那样,因地制宜、弹性安排。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假期活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春秋假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强、安全性高的亲子活动;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探究活动,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浙江作为全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杭州就率先推出了中小学春秋假,经过多年调整完善,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我市在推行春秋假制度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又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具有舟山特色的春秋假模式,赋予春秋假更多独特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