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发力,全面推进一体化发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21日 第 05 版 )
海客谈|明德
近日,我市明确全市20项涉残民生事项实现市域跨县(区)通办,覆盖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等核心需求领域,其中15项纳入跨区域资金结算清单,实行“常住地办理、常住地支付”,切实打破地域限制,让残疾人群众享受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助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据《舟山日报》10月13日报道)。
一段时间来,“全域通办”成为我市公共服务领域的高频热词,意味着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一体化发展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优化。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城乡一体全域推进,日益形成宜居宜业的海上大花园。为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我省近日正式启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理试点工作,嵊泗入选首批试点地区(据《舟山日报》10月13日报道)。这意味着,美丽海岛将以全新姿态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对统筹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舟山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首先要提升自身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城乡协调、海陆统筹的“整体舟山”接轨长三角。近年来,我市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有力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程,有力促进了整体均衡发展,显著优化了民生服务保障,特别是极大提升了小岛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虽然我市市域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日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但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体化发展机制不健全,行政区域间资源配置、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等方面协调性不强、均等化不足等问题。随着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推进,新形势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一体化发展机制,打破小循环、畅通大循环,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是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就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更好构建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机制保障,进一步推动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特别是要促进劳动力、人才在全市范围顺畅流动;推动优势互补、深化协同互助,通过创新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跨行政区域共享科技信息、共建重大项目。
全市20项涉残民生事项实现市域跨县(区)通办,为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新亮点。全面推进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牵涉广泛的系统工程,每一项优化都不可或缺,每一份努力都弥足珍贵,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好消息将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