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债一身轻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7日 第 04 版 )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

点滴录|惟馨

近日,当普陀法院执行局干警将结案通知书交到81岁的李先生手上时,李先生的声音几度哽咽,“这条诚信还款的路走得太不容易了,我们做到了……”李先生夫妇20多年来坚持打工还债,用辛勤劳动换来了无债一身轻,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2001年,李先生投资经营的冷库因效益不佳倒闭,留下了72万元债务。卖掉唯一的住房偿还了40余万元,债务缺口仍有约30万元。于是,夫妻俩外出打工赚钱还债,先后开过快餐店、养过兔子,雷打不动地将挣来的钱存入法院账户用于偿还欠债。前不久,年事已高的李先生下决心在有生之年一次性还清债务,先是捧去17万元现金,后又汇了6万余元,终于了却了还债心愿。有几位债权人已经离世,他们的子女被李先生的信义打动,一致表示免除借款利息。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李先生恪守诚信美德,用晚年时光兑现人之本分,赢得了内心的轻松与安宁,实在难能可贵。相比之下,欠债不还的“老赖”既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恐怕一辈子都难以获得真正的轻松。随着法治的不断完善,“老赖”们飞机、高铁不能坐,高消费行为受到限制,活得如同过街老鼠。前些天,一个借用他人微信消费的“老赖”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再次为失信者敲响了警钟。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遭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困境。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调剂,往往就能度过难关。令人不齿的是,现实中屡屡有人甘当欠债不还的“老赖”,使得民间借贷风险陡增。亲情、友情在金钱考验面前一再破裂,不仅损害人际关系,也让社会运行失去了应有的润滑剂。

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建设诚信社会,既需要法律的守护,也离不开人心向善。如今,无债一身轻的李先生终于可以安享晚年。大家在为他送上美好祝福的同时,更应学习他诚信为本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