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银龄乐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7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周沫
近日,舟山在线上零工市场“舟小聘”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银龄乐业”专区,首批集中征集发布保安、保洁、楼层服务员等7种面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岗位。据悉,我市通过创新实施“迁岛乐业”就业帮扶行动、打造“工匠学院”提升就业技能、推行“高质量就业订单培训”机制等,多措并举织密就业帮扶网,突破性地将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小岛迁居居民,以及虽已超过劳动年龄但仍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纳入重点帮扶群体范围,明确“劳动年龄内100%就业、低龄老年人100%帮扶”的刚性目标(据《舟山日报》10月11日报道)。
积极促进“银龄乐业”,充分满足低龄老年人的就业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毫无疑问,在保障老有所养的同时促进老有所为,才能全面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了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发出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伟大号召。老有所为,是老年人充实生活、自我实现的高层次追求,理应成为为老服务的重要内容。老有所为既包括参加志愿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发光发热,也包括走上就业岗位,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增加收入。我市通过重点帮扶促进“银龄乐业”,使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群众就业率82.3%,让241名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全部获得就业帮扶,有效服务了老有所为、促进了共同富裕。
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语境下,促进“银龄乐业”不仅满足了广大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意愿,还具有多重社会意义。一方面,鼓励更多低龄老年人走上就业岗位,客观上减轻了全社会养老压力,有利于普遍提升老年福祉。另一方面,老年人就业有助于企业缓解用工短缺,弥补劳动力资源不足。尤其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低龄老年人坚守过渡性岗位,有利于产业平稳转型。
我市“银龄乐业”已初显成效,“高质量就业订单培训”机制更是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国家人社部“人社扶贫典型案例”。尽管如此,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以及强烈的就业意愿,当前的“银龄乐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迁岛乐业”就业帮扶行动为起点,不断扩大“银龄乐业”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老年人通过就业焕发“第二春”,各项政策措施仍需持续跟进。
既要保障大学生就业,又要促进老年人就业,如何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实现老少各得其所、各展所长,这是公共服务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银龄乐业”走深走实,人口老龄化就会少些困扰、多些红利,这无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