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与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

市食药检院:深入推进“融合型”支部建设助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唐雷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7日 第 02 版 )

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理念,以“党建强、业务精、作风硬”为目标,持续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筑牢思想根基、创新服务机制、整合技术资源,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书写党建引领产业提质升级的生动实践。

筑牢“红色堡垒”夯实海洋产业服务根基

市食药检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推动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有机结合,将党章、党规党纪与《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及水产品、海洋生物毒素等海洋特色检测标准规范同步纳入学习内容。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围绕“践行‘八八战略’、服务海洋食品检验”“严守职业操守、护航蓝色粮仓”等主题,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和省市委相关部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海洋产业是政治责任,更是使命担当”的意识。各支部深入平太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鑫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普陀新兴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三服务”活动,梳理形成“企业需求清单”23项,转化为“支部攻坚项目”18个,建立“党建目标与产业需求”双对接机制,确保服务精准、方向不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产业政策专题学习6次,组织党员赴产业一线调研27人次,不断夯实思想根基,增强服务实效。

激活“红色引擎”驱动海洋产业技术攻坚

市食药检院党委积极推行“技术党课+微党课”模式,各支部将海洋产业关键检测技术难题纳入支委会和党员大会议题,实现党建与研究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技术骨干党员结合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服务实践和水产品风险监控经验,开展“海洋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前沿”“水产制品生产关键控制点解析”等专题授课;普通党员围绕服务企业和应急检测任务,分享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体会,推动党性修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

同时,组织党员入企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帮扶与科普宣传。围绕“海产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超标”等行业共性难题,相关支部牵头联合江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以及我市多家水产企业组建党建联合体,由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攻关,成功开发液相-高分辨质谱检测方法,构建了高通量筛查与精准定量技术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检测时效紧、技术要求高”的痛点,设立“极速检验”绿色通道,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实现“样品即到即检、报告即出即送”。以甲壳素铅残留检测为例,通过优化前处理流程、党员分片负责制等措施,将检测周期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48小时,效率提升83%,帮助普陀新兴药业等企业提前投产,节约资金成本超百万元。

锻造“红色先锋”淬炼服务海洋产业铁军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海洋产业服务深度融合,市食药检院党委积极引导党员立足岗位职责,聚焦服务海洋产业重点任务,围绕“提升检验效率、确保数据精准、严守廉洁底线、勇攻技术难关”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

在国家海洋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系统重点实验室、省药品科普基地等平台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推行“党建+作风建设”,细化“清廉检验”要求,强化数据真实性教育,将规范检测和科学检验作为党性衡量的重要标尺。落实“党建+应急保障”,院党员突击队在食用农产品快检阳性结果验证任务中冲锋在前,今年已完成23批次阳性样品快速验证,显著缩短处置周期,有力守护海岛“菜篮子”安全。推动“党建+科普宣传”,将主题党日与业务活动有效融合,各支部下沉到社区、学校开展食药安全科普宣讲,普及健康饮食与安全用药知识。探索“党建+创新竞赛”,鼓励党员在食品药品检测技术、标准研究等方面争先创优,2025年已获得地市级课题立项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篇。

党建引领风帆劲,产业振兴正当时。市食药检院党委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产业服务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检测效能的“加速度”,更锻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党员队伍。今年以来,院集体和个人分获“浙江省巾帼文明岗”“浙江省技术能手”等荣誉。下一步,院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红+产业蓝”融合模式,大力弘扬“六干”作风,不断拓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领域,为舟山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和海洋强市建设贡献更多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