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村党委书记傅天宇:
活经济暖服务,乡村振兴有奔头
记者 刘一乐/文 通讯员 姚毅雯 郭光波/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7日 第 02 版 )

扫一扫看视频
深秋时节,在定海区岑港街道桥头村,一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幸福邻里中心里,老人们一边排队等候免费理发、测量血压,一边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远处的“好岑光”共富工坊直播间内,岑港的优质农特产品正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见图)。这些场景正是桥头村在乡村振兴路上探索实践的生动写照。
“这里就是我们全新打造的幸福邻里中心。占地约3亩,设有理发室、食堂、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可以让长者老有所依、让孩子乐有所去。”桥头村党委书记傅天宇介绍,村里在完善“软服务”的同时,持续夯实“硬设施”,通过推进水库上游幸福驿站建设、改造梅园礼堂、修建停车场、翻新村道等系列工程,全面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2022年12月,岑港街道整合桥头村、司前村等10个村社党组织资源,成立了强村公司。2023年,桥头村创新打造“好岑光”强村公司及共富工坊,构建起“线上+线下”两轮驱动销售体系。线下,共富工坊开展社会服务、订单加工等业务,让农村手工艺人重拾技艺;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让本土特产搭上“互联网+”快车。截至目前,线上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带动30余名闲置劳动力人均增收3000元。
“新建的岑光作坊将于今年11月投用,将帮助更多妇女通过手工艺制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傅天宇说。除了做强特色产业,桥头村还大力盘活闲置资源,通过翻建来宾楼饭店、打包出租梅园办公楼及礼堂等举措,推动物业经济提质增效,持续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动力。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治理有效。桥头村党委创新推出了“党员红色田”项目,将10亩预征抛荒地打造成党群共建实践基地。发动村民、党员、党支部、村党委各自认领田块,形成“干部带头耕、党员合力种、群众跟着干、企业结对收”的共建模式。这片土地上不仅种下了油菜、玉米等作物,也播撒了党群连心、共谋发展的种子。“基地今年又新引入了小土豆示范种植,计划带动村民共同种植,打造新的增收渠道。”傅天宇说,这种共建模式既实现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又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的路,我们走得坚定而自信。”傅天宇表示,未来桥头村将扩大强村公司运营优势,推动村集体经济自主“造血”,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进全村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