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酶解迈向低温菌解,从人工生产升级智能智造
“欧格纳科”鱼蛋白肥料产销两旺
记者 沃青青 通讯员 俞玮熠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2日 第 01 版 )
“985”行动新实践民营企业新动能
本报讯 连日来,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格纳科”)厂区内人来车往,一拨拨远道而来的客户实地考察后果断签单,一袋袋鱼蛋白肥料被装上车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这家专注于鱼蛋白类肥料的企业产销两旺。截至目前,公司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43%,预计全年产值有望突破3500万元,增幅超50%。在欧格纳科董事长沈攀辉看来,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与智能化制造的持续升级。
鱼蛋白肥料作为一种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从海洋鱼类中提取含优质蛋白和多肽等活性物质制成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展现出显著肥效。近年来,随着市场热度的攀升,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成为行业痛点。
欧格纳科的鱼蛋白肥料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核心优势在于其发酵工艺。企业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在“科技副总”张小军博士团队的指导下,将传统酶解工艺升级为低温菌解技术。“全鱼粉碎后低温菌解、发酵,能完整保留所有营养成分,生产的鱼蛋白肥料氨基酸含量高、分子小,更易被农作物吸收。”沈攀辉介绍,这项工艺革新还使原料分解效率大幅提升,日产量翻了两番。
走进生产车间,两条全自动灌装产线正高效运转。工人只需将桶放在固定凹槽上,设备便能自动完成灌装、上盖、喷码等一系列流程。车间主任乐挺介绍,公司今年先后投入近百万元引进新型智能设备和码垛机器人,实现了生产模式的革新。
“与传统生产线相比,智能化生产操作方便,不仅效率大幅提升,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乐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的半自动灌装产线需要配备3名工人,8小时出货量仅8吨。如今2名工人8小时可出货72吨,生产效率是原来的9倍。
在创新研发方面,公司与张小军博士团队、青岛农大牛赡光博士紧密合作,目前已联合研发壮根、膨果、抗逆剂等5款功能性新品,申请发明专利2项,其中水产蛋白液肥品质提升技术获评浙江省工业新产品。
“未来,企业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智能化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线。”沈攀辉表示,欧格纳科不追求短期的市场热度,而是坚持以品质为锚点,稳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用扎实的产品和清晰的战略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