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店经济为翼,助力舟山消费繁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21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独步天下

近日,浙江省商务厅等7部门印发《加快推进首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将新增2000家首店。在此政策东风下,我市首店经济已呈现多点开花的蓬勃态势——东港凯虹广场的“山缓缓”开业至今仍客流不减,定海凯虹广场的“王春春鸡汤饭”成为市民频繁光顾的美食据点,舟山宝龙广场今年7~8月新开店铺中首店占比更高达70%(据《舟山日报》9月16日报道)。这些鲜活案例不仅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更印证出首店经济正成为激活我市商业活力、推动消费繁荣的重要引擎。

首店经济对舟山消费升级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商业业态空白的填补与消费需求的精准捕捉和对接。多年前,东港凯虹广场引入必胜客、星巴克等首批舟山首店,就以新鲜感打破了我市商业品牌的单一格局;如今,从优衣库等时尚零售首店,到“小牧牛自助火锅”等特色餐饮首店,首店品类不断丰富,既满足了市民对品质化、个性化消费的追求,也助力商圈摆脱同质化竞争困局。正如市民张女士所言“不用去外地就能吃到特色连锁美食”,这种家门口的新鲜体验,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消费幸福感,更将原本可能外流的消费力留在本地,为我市消费市场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活力。

我市首店经济的另一重优势,在于与本土文化、海岛特色的深度融合,使首店不仅是新品牌,更成为承载舟山文化的新载体。本土品牌“提福”奶茶以“祈福、安福”为核心理念,从普陀山旗舰店到定海古城门店,将海岛祈福文化融入茶饮消费,成了兼具地域特色与网红气质的打卡地;“一座岛”咖啡文创空间则以精品咖啡为媒介,整合本土文创产品、举办特色活动,构建出“咖啡+文创+生态”相融合的海岛消费场景。这种“首店+本土文化”的模式,既增强了品牌的辨识度和生命力,也通过消费场景的创新,让海洋文化、古城风情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消费者,形成了“消费即体验文化”的良性互动,为我市消费市场赋予了独特的文化附加值。

当然,若要让首店经济真正成为助力舟山消费繁荣的持久动力,还需破解“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消费力”这一关键问题。从杭州“红叶李风物料理”依托精准消费者画像实现高营业额,到“佩姐重庆火锅”从浙江首店拓展为多家分店,我们不难看出,首店的长久发展,离不开精准的市场定位、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持续培育消费黏性。对我市而言,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明确首店认定标准,加大引进浙江、长三角乃至全国首店的力度,并借助大型展会、新媒体平台为品牌赋能,吸引更多优质首店落户舟山;另一方面,应避免盲目跟风引进,要结合不同商圈的定位做好“精准匹配”——如定海古城可侧重引入文化体验类首店,茶山浦水街可依托“非遗文化”主题培育特色首店,使首店与商圈氛围、市民需求同频共振。

此外,还应推动传统商圈提质升级,打造更多沉浸式消费场景,并建立科学的首店经济评价体系,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首店经济的风口,是舟山提升消费能级、重塑商业格局的重要机遇。当前,我市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节点,唯有凭借更精准的政策引导、更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让首店效应持续释放活力,才能将“首店流量”真正转化为“消费增量”,使首店经济成为舟山消费繁荣的强劲推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