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自由” 不容易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9日 第 03 版 )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

点滴录|小小

过了一段“吃蟹自由”的日子,忽然发觉菜场里的蟹虽然大了不少,但数量少了、价格也贵了,吃蟹又得精打细算起来。有媒体报道,渔民捕蟹产量锐减,很多渔船已“懒得出海”。源头枯竭就难怪市场短缺,“吃蟹自由”真是不容易。

伏季休渔保护了鱼蟹的繁衍及其幼苗的生长,却经不起大规模围捕。前一阵子,各地渔船开足马力奔赴渔场,一时之间让梭子蟹成了“顶流明星”,既满足了市民的口福,也带来了滚滚客流。只可惜“吃蟹自由”难以持久,一旦“大小通吃”,再丰产的“大年”也会吃成“小年”。

前些天,有媒体报道某地把梭子蟹卖出8元一只的低价,其实这已预示“吃蟹自由”将提前终结。试想,连幼蟹和弱蟹都被捕捞上岸,本就脆弱、尚在恢复的渔场资源怎能持续?毫无疑问,假如能让那些8元一只的“次品蟹”继续留在海中生长,假以时日,渔民就能捕获更多更肥的梭子蟹,消费者的“吃蟹自由”也能细水长流。

只可惜现实中没有“假如”,渔民兄弟明知不能竭泽而渔,但渔业资源是公共的,只有捕上来才是自己的。更何况,你不捕别人也会捕。于是,“公地悲剧”难以避免,那些尚处青春期甚至幼年期的梭子蟹,被一股脑儿捕了上来,直接导致了秋冬蟹源匮乏。如此一来,“吃蟹自由”自然也难以为继。

得益于多年的伏季休渔以及增殖放流,东海渔场已呈现复苏迹象。但是,生态恢复与资源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吃蟹自由”过于短暂的现实提醒人们,休渔制度还应更加科学化、精细化。8月的梭子蟹还未普遍长成,能否等蟹苗度过生长关键期再开捕?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只有通过更严、更合理的制度约束追逐短期利益的行为,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吃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