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安顿好“一老一小”,社会才能无忧发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9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一叶扁舟
9月12日上午,我市举行“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新闻发布会。在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以及为7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基础上,我市创新推出“喘息式”护理增值服务等重要惠老新政策(据《舟山日报》9月13日报道)。9月4日,我市召开托育教育一体化工作新闻发布会,放出了一系列“托得起”“托得好”的大招,一周后又推出旨在缓解家庭照护压力的惠老新政策,这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围绕“一老一小”的幸福场景正在渐次展开。
“一老一小”是民生福祉的重中之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老托育无疑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实事。尤其随着社会形态变化,养老育幼日益成为一家一户难以完全承担的社会难点和痛点,各级政府已承担起优化“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的重任。我市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给予相应补贴,就是公共财政的又一次普惠性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就要用心用情做好这“12个字”的文章,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新形势下,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安顿好“一老一小”,显然是牵住了服务民生的“牛鼻子”。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从“有的托”到“托得起”“托得好”,老百姓就能减少生老病死之愁,增添安居乐业之福。从近年来我市创建“老人友好”“儿童友好”社会的实践来看,一座对老人和儿童友好的城市,也必定会成为所有人的乐园。
我市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提质扩面,“幸福食堂”全域覆盖,“嵌入式服务”逐步推行。在此基础上,聚焦失能老年人落地实施惠老新政策,这无疑是一场全新的攻坚战。失能老人照护负担最困扰家庭,高龄老人意外伤害最令人担忧,有了相应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和政府全额承担保费,还于全国率先在普惠型老年人意外险中植入“喘息式”护理增值服务,必将让千家万户顿感轻松。
“一老一小”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显而易见,年轻人工作之余若深陷带娃之苦难以自拔,必然无暇学习充电、自我发展;而中年人忙于床前尽孝,也同样难以全身心投入事业,这必定会削弱整个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可见,养老育幼是全社会的刚需,公共服务持续赋强的过程,也是千家万户不断减负的过程。这不但增进了民生福祉,更将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安顿好“一老一小”,还将消减育儿忧虑、缓解“养老焦虑”,有力促进新人口政策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当前全球经济之所以低迷,很大程度上缘于人口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需依赖移民维持社会运行,经济陷入萧条在所难免。
面对日趋老龄化的趋势,采取积极举措优化养老托育公共服务,使养儿育女不会成为“甜蜜的烦恼”、使赡养老人少些“温馨的负担”,“一老一小”就不但不是社会的压力,还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根基。做大养老产业、发展托幼行业,必将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拓展广阔的就业场景。我市将全域发放消费券,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给予相应补贴,仅此一项就会带来相当可观的消费总量。
推进“一老一小”公共服务需要巨大投入,公共财政难免压力山大,尤其在起步阶段更是如此。但为高质量发展“下本钱”,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可以相信的是,只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强养老托育服务,就会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可限量。
深入实施“一老一小”国家战略
“一老一小”政策是关乎亿万家庭福祉的战略性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一老一小”作为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强调通过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助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承接系列国家战略使舟山抓住了发展机遇,赢得了政策红利,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实践表明,只有将地方所能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同频共振,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一老一小”国家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理当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形成富有海岛特色的舟山经验。
浙江省是全国首批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三个省级试点之一,我市全域组织实施、全面推进落实,有望在先行先试中拔得头筹。优化“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就是要舍得投入、勇于创新,使政策优势最大程度地生成为民生福祉、转化为发展优势。
无论是养老还是托育,目前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既需要全面提升,也需要重点突破。在全市范围内推动落实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以及为7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喘息式”护理增值服务等重要惠老新政策,就是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有力举措,各地应当像抓经济项目一样快启动、快推进,一丝不苟地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