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公交如何实现“便民与降本”双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6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阿蒲
近日,舟山公交新开通5条直达舟山技师学院的学生定制班线,覆盖定海、新城、普陀三大片区,以“点对点、一站式”的服务方式,为学生通勤提供了安全、便捷且经济的选择。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家长接送的压力,缓解了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更以低至每人次3元的票价,展现出公共交通的公益性与民生关怀。这也是舟山公交持续改善市民出行体验的最新成果(据《舟山日报》9月7日报道)。
近年来,舟山公交不断推出便民新措施。从开通农村微公交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到推出长峙岛至南海实验学校的定制班线以缓解高峰时段拥堵;从为企业员工设置通勤专线,到开通连接旅游景点的自在海—慈航广场专线,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服务逐步扩展,标志着公交运营正由“被动供给”转向“主动响应”。这种以需求为出发点的服务创新,既提升了市民出行的满意度,也为城市交通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在方便市民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推动定制公交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便民与降本并不矛盾,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优化,完全可以实现二者的统一。
例如,可借鉴其他地区的成熟做法,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在学生班线非高峰时段,将车辆用于社区微循环或短途接驳,有效提升车辆使用效率。同时,依托“需求聚合+动态调度”模式,借助数字平台实时获取乘客出行需求,灵活调整发车频次和路线,减少空驶损耗。一些城市推出的“公交拼团”“预约出行”等创新形式,也为舟山提供了有益参考。
除此之外,深化跨部门协作、拓宽成本分摊渠道也是降本的重要方式。比如与学校、企业建立合作机制,由需求方提供部分补贴或场地支持,减轻运营压力;在旅游线路上尝试“公交+文旅”融合模式,通过特色服务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技术赋能同样关键,利用智能调度和大数据分析优化行车计划,减少冗余里程,实现资源精准配置。
展望未来,希望舟山公交继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率为支撑,在拓展便民服务的同时,借助模式创新、管理提升和技术应用,走出一条兼具普惠与可持续的公交发展路径。让定制公交不仅“开得通”,还能“留得住、走得远”,真正成为提升城市出行品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