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公安

“社区警校”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邱雨倩/文 张佳荣/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1日 第 04 版 )

  新城公安分局千岛派出所民警与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围绕“社区警校”工作开展深入研讨

近年来,新城公安分局以共治警务为载体,积极打造“社区警校”,将警务工作与社会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法治教育、乡情纽带和精准帮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共同体,为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注入新内涵。

“以前总觉得警察是‘神秘人物',现在民警不仅常驻社区,还手把手教我们防诈骗、调解矛盾,心理特别踏实。”市民刘阿姨的感慨,道出了社区警校带来的新变化。

社区警校的深入打造,是新城公安分局践行“警务围着群众转”理念的生动实践。新城公安立足基层实际,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深入打造“社区警校”平台,将警务服务、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等功能下沉至社区,采取“固定+流动”模式,定期开设反诈课堂、法律讲座、安全演练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安全教育。

同时,社区警校还吸纳社区干部、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等力量,组建“平安讲师团”,形成“警民共治”的良性互动。“我们不仅要送知识,更要培育居民的自治能力。”新城公安分局社区警校负责民警介绍,社区警校目前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超万人次,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居民、平安一个社区”的倍增效应。

在新城浦西社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如何让他们融入社区、减少矛盾纠纷,是基层治理的难点。为此,新城公安分局创新推出“乡情警务”模式,深化“四格融合”共治警务主线建设,依托社区警校,发动同乡党员、热心群众担任“乡情调解员”,探索出一条以乡情促治理、以服务促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大家都是老乡,有话好好说。”在新城一菜场纠纷调解现场,来自安徽的“乡情调解员”老张以亲切的家乡话和以理服人的调解方式在沟通上展现出优势,很快让双方握手言和。像老张这样的“乡情调解员”,新城已有60余名,他们熟悉乡俗民情,凭借着“老乡劝老乡”的天然优势,在化解劳务纠纷、邻里矛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今年以来,通过“乡情警务”化解矛盾纠纷150余起,涉及外来人员的警情同比下降40%。

除了调解矛盾,“乡情警务”还注重源头预防。警务站每周组织义警和志愿者以乡友身份走街串巷开展治安巡防和安全宣传等工作,遇到纠纷及时介入劝导。千岛派出所民警王庆欣说:“老百姓很看重乡情,对家乡人的信任是发自内心的,调解也更容易接受。”

服务民生是“乡情警务”的重心,社区警校通过开设“新市民课堂”,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同时,新城公安分局还通过“警民恳谈”“茶话座谈”“板凳议事会”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精准对接需求,持续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认可度。

如今,“乡情警务”不仅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更成为连接外来务工人员与社区的“情感纽带”,让每一位在我市生活的新居民都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也为破解外来人口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新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