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弦歌不辍 振兴中华
苗红年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3日 第 05 版 )
时光如白驹过隙,那轮见证抗战烽火的明月,已悄然又走过八十个春秋。今年九月三日这一天,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盛大阅兵活动,受阅部队整装列阵,以此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亦是全球瞩目的焦点。
回望过往,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使得原本富饶美丽的国土遍体鳞伤,血流成河。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无数同胞惨遭杀害,山河破碎,家国沦丧。然而,我们炎黄子孙岂会屈服?中华儿女凭借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这场盛大的阅兵活动,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当受阅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经过,展示的不仅是军事力量,更是为了让后人铭记,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正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刻,这句话显得尤为沉重而真实。
军事展示环节别具匠心,这些新式装备都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但这些装备并非用来威胁他人,而是传递着和谐而不屈的意志。“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的先进武器深藏不露,表明我们追求的是和平而非战争,即使用武力也是为了保护人民。
大多数人观看阅兵时,会赞叹我们军队的威武;或惊叹科技的进步。但我会更加注意,那些参加过战争的老战士眼中闪烁的泪光,才是最令人动容的画面。他们虽已年迈,白发苍苍,但仍能挺直腰板,向过去的战友致敬。就像魏巍笔下所描述的那样,松骨峰战场上,战士们留下的遗书写着“祖国万岁”,这份忠诚与勇气,远胜于任何华丽的花车表演。
审视当下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但人心却渐显浮躁。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争相炫耀财富,网红们靠炒作绯闻博取关注,传统美德似乎正在逐渐消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阅兵式上老战士那颤抖却坚定的敬礼姿势,宛如晨钟暮鼓,唤醒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不要忘记黄浦江畔那些忠魂曾经流淌过的鲜血,不要遗忘卢沟桥头石狮眼中饱含的悲愤,今日振兴中华之重任,应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肩上。
夜深人静之时,不禁想起当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战火纷飞中依然坚持弦歌不辍。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朱自清先生宁死不食美援面粉,这些精神风骨与今日阅兵式上将士们展现的铁血丹心交相辉映。文化的传承不在于对典籍的死记硬背,而在于精神血脉的延续。此次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体淬炼。中国的崛起不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是要为世界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新的发展范式。
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观看这次阅兵,我们应当领悟到历史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一条奔涌不息的精神长河。从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到今天辽宁舰劈波斩浪,百年沧桑巨变尽收眼底。愿我们华夏儿女永远保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让中华文明如同长江黄河般奔腾不息,泽被后世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