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空中救援正成为亮眼的舟山标识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3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阿培
9月1日下午5时30分,一架载着受伤渔民的直升机降落在舟山医院停机坪上。早已等候的救护人员立即上前,将伤员转移到急救车,随后送入急诊室。目前,这位来自温州的渔民正在舟山医院接受治疗(据《舟山日报》9月2日报道)。直升机救援在舟山早已不是稀罕事,而从起初的“特事特办”到如今的“常态运行”,日趋成熟的空中救援体系正逐渐成为舟山一张亮眼的名片。
不难发现,舟山的空中救援正朝着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前几年,若遇小岛居民在大风天突发疾病,或渔民在海上作业受伤,往往需当地政府紧急协调航空部门出动直升机实施救援。“特事特办”虽能化险为夷,但过程难免周折,甚至延误时机。如今,舟山不仅实现了常态化直升机备勤,医院停机坪等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整个救援流程顺畅高效,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更多保障。
以此次救援为例,舟山医院接到渔民海上受伤的消息后,立即派出急诊医生和护士随机前往,将院前急救的触角延伸至大海。直升机往返仅用2个多小时,便将伤者直接送入急救室,最大程度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值得一提的是,直升机从上海飞至嵊泗仅需半小时,单程1个多小时即可跨越舟山海域。这标志着,舟山的空中救援已悄然成为守护浩瀚东海的一座“生命之桥”。
从83年前东极渔民勇救“里斯本丸”英军战俘,到前不久东极三勇士奋不顾身抢救两名落水游客;从舟山渔船屡次参与海上营救,到两度见义勇为的岱山船老大沈华忠荣获《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无私救援始终是舟山一贯的优良传统和闪亮的地域品牌。近年来,舟山积极发展空中救援体系,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岛居民紧急送医难题,及时救助海上遇险渔民,也为在同一片海域作业的各地渔民和中外船员撑起了一把坚实的“安全伞”。
海纳百川的舟山,向来崇尚同舟共济,如今,舟山正在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胸怀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在直升机一次次紧急起飞的呼啸中,空中救援俨然成为这座城市在新时代履行担当的生动体现。这一亮眼的舟山标识,凝聚着深厚的人道精神,闪耀着温暖的人性光辉。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从车船转运到直升机救援,这不仅是技术装备的升级,更是生命理念的升华。有效实施的空中救援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为小岛居民、海上作业人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空中救援的形式将更加多样、措施将更加有力,美丽的海岛将更加宜居宜业、浩瀚的大海也将更加可亲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