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大军”驾到舟山如何接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6日 第 03 版 )

点滴录|一海

日前,“吃蟹大军”浩浩荡荡涌进岛城,朱家尖大桥进出车辆直接冲上16.5万辆次,创下暑期新纪录(据《舟山日报》8月15日报道)!避暑度假需求集中释放,梭子蟹上市吸引食客,电影《东极岛》热映产生引流效应——这三股热浪一叠加,舟山的旅游人气堪比三伏天的烈日!这主要得益于舟山独特的海洋魅力和文化吸引力。

大流量汹涌到来,仅靠常规的“两公布一提示”预警和应急车道临时开放,恐显“杯水车薪”。游客集中涌向朱家尖等传统热门地,也反映出我们对“宝藏小岛”的开发仍显不够。舟山坐拥2085颗“海上明珠”,那些尚未被大规模踏足的小众岛屿、特色渔村,正是现成的“泄洪区”。完善基础设施,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让游客不仅为蟹而来,还能体验海钓的野趣、民宿的宁静,聆听鲜为人知的渔家故事。由此,人潮得以疏导,使整个舟山群岛共享旅游红利!

此外,时间上错峰引导同样刻不容缓。交管部门发布高峰时段预警是基础,但我们更应主动出击。一方面,借助大数据精准推送信息,引导部分游客调整行程;另一方面,鼓励景区、餐饮等推出“非高峰时段”专属优惠,既吸引游客主动错峰,又能延长旅游消费周期。

最后,温情的服务保障不可或缺。大热天堵在路上,游客难免产生情绪。此时,有温度的执法与服务尤为重要:简化轻微事故处理流程,增设临时休息点,组织志愿者为滞留旅客提供冰镇绿豆汤……这些细微的善意,可以生成酷暑中的“清凉通道”。再如,高速公路对货车实施间歇放行,并配以清晰提示和耐心解释,也能有效化“堵途”为“通途”。

“吃蟹大军”的涌入,表面是交通压力,实则是对舟山治理水平和城市温度的一次综合考验。应对得当,方能将汹涌的“过路流量”,转化为滋养城市发展的“长久动力”。当舟山在空间上科学疏导,在时间上智慧调控,在服务中注入真情——这份蟹香带来的“烦恼”,必将酿成城市吸引力中持久回味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