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创新为公交服务注入“舟山动能”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6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薛晓波
近日,“浙BA”城市争霸赛(普陀赛区)热度持续攀升,开票10分钟900张球票即告售罄,足见市民对优质公共文化活动的热切期待。市汽运公司联合市文广旅体局推出的“‘浙BA’赛事直通车”,以精准服务赢得点赞——不仅解决了球迷赴嘉兴观赛的交通难题,更串联起观赛与旅游的双重需求,让公交服务在体育赛事与市民生活间架起了便捷桥梁。这一创新,正是我市公交行业主动求变、探索破局的生动写照。
公交作为城市流动的血脉,其服务效能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与城市活力。当下,随着轨道交通发展、私家车普及与网约车兴起,公交行业普遍面临客流减少、运营压力加大的挑战。我市虽暂无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但同样承受出行方式多元化的冲击。在此背景下“,赛事直通车”打破公交“点对点载客”的传统模式,将服务场景延伸至体育赛事、旅游等领域,既满足了市民“看球+出游”的复合需求,也开辟了新营收增长点,成为公共服务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的典范。
放眼全国,多地公交行业已开展多样化探索。宁波公运集团推出“景区直通车”惠民班线,以亲民价格串联跨城景点,让公交车变身“移动风景线”;新昌的“客货邮融合+智能交换箱”模式,使公交车既载人又送件,将乡村物流时效从3天压缩至1天;郑州、南京等地推行“公交+物流”,实现“白天载客、晚上拉货”,提升同城快递效率。这些探索虽领域各异,却共同揭示:唯有跳出“单一载客”思维,主动融入城市多元场景,公交才能在变革中重塑价值。
对我市而言,破局的关键是立足海岛特色,让创新更具“舟山味”。
其一,深耕本土场景,促进公交服务与城市特色结合。可将“赛事直通车”模式拓展至沙雕节等品牌活动,并设计“公交+文旅”线路,结合离岛游、渔村体验等旅游资源,使公交车成为展示舟山风情的“移动窗口”。
其二,推动跨界融合,释放公交网络潜能。借鉴“客货邮融合”经验,探索与快递、电商合作,利用公交覆盖广、班次稳的优势,破解偏远海岛物流难题;结合社区服务,在站点增设便民服务点,实现“乘车+办事”一站式体验,让公交网成为民生服务纽带。
其三,鼓励机制创新,完善制度保障。公交兼具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应建立“基础服务保底线、特色服务市场化”机制,对核心线路加大财政支持,对特色项目放宽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灵活定价,增强发展活力。
从“赛事直通车”到各地多元尝试可见,传统行业的破局之路源于主动创造机遇。只要保持敢闯敢试的劲头,让公交服务更贴近市民需求、融入城市肌理,这道流动的风景线必将载着舟山的活力与希望,驶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