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需更多探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6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李海州

近日,新城茶山浦巧娘子江西小炒成功完成“个转企”并同步变更食品经营许可证。在过去,此类转型需经历繁琐的注销与新办流程,而如今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实现了“一次申请、同步办理”。这一实践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但如何进一步破除制度障碍,仍需更多探索。

这一变化看似微小,却折射出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即从“以审批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通过简化流程、减少重复提交材料,政府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这种“减证便民”的做法,不仅降低了经营者的时间成本,也提高了行政效率,成为“放管服”改革的生动体现。

“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在于“放权、监管、服务”三位一体,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行政效率,更在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从宏观层面看,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举措。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过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将不该管的事交还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从微观层面而言“放管服”改革切实回应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痛点与难点。“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改革措施,减少了群众奔波,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了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尽管“放管服”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要推动改革走向深入,仍需多方协同发力。其一,应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持续清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证明和繁琐手续。通过精简环节、合并事项,大幅压缩审批时限,为商业活动早日开展创造条件。其二,加强数字化赋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例如,浙江的“浙里办”平台已实现多项业务线上办理,未来可继续拓展服务范围,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其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至关重要。在放宽准入的同时,也须杜绝监管真空。应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个转企”联办案例,是“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政府部门应探索创新,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使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