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里,退休教师吴有富始终守护着一份史料,上面记载着2000多名劳工、囚犯在嵊泗受尽日军非人折磨的历史证言——
田岙“万人坑”:不能忘却的历史
记者 胡园园 通讯员 张博君 李孜逸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6日 第 02 版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7月31日,嵊泗县五龙乡黄沙村,83岁的退休教师吴有富用布满皱纹的双手,从家中的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沓纸。首页正中,《小田岙“万人坑”资料》八个大字赫然在目,一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历史证言,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份材料,和现存的鱼雷洞、炮台遗址一样,都是日军在嵊泗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吴有富神情凝重地对来访的记者和乡村干部说道,“我守护了55年,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它,了解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日军在嵊泗打造人间地狱
2000多名劳工只有600多人生还
这份珍贵的史料源于1970年2月14日的一堂特殊的课。当时,黄沙村老农民夏冬林受邀走进村小学,向师生们讲述日军占领期间对乡里犯下的暴行。作为历史见证者,夏冬林和村民们的集体记忆被完整记录在这份讲话材料中。
1972年,刚从部队退伍的吴有富走上教师岗位。在一次整理学校资料时,这份两年前的讲话记录深深触动了这位青年教师。“日军侵占嵊泗时,我只有两三岁,记忆里只有日本战机掠过头顶的情景。”吴有富回忆道,“但这份记录里的桩桩件件都触目惊心,我看后彻夜难眠。”
半个多世纪来,吴有富始终精心保存着这份史料,并多次进行系统整理。随着这份资料一页页展开,那些被时光尘封的惨痛记忆,如同旧日影像,在众人面前清晰地浮现——
1944年春,日军在五龙田岙村设置了海军司令部。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日军开始计划在岛上建造大规模的军事设施,妄图以此为据点长期固守,负隅顽抗。
那年春天,村民们发现村子里多了很多外地人的身影。“第一批来了两三百人,主要是铁工、泥工、石工、竹工等有点小技术的,为其修建营房。”讲话稿中这样提到,“后来又来了几批,共计2000多人。他们都是日军从江苏、山东等地抓来的劳工,到附近岛屿上修筑炮台、鱼雷洞等军事设施。”
当年冬天,又来了500多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劳工。村民们看到,他们四肢上都烙有“恶”字,据说是从上海监狱调来的犯人。他们的行动没有半点自由,最苦最累的活都是他们干,每天干活时间在十五六个小时。
“很多人来时身体都比较强壮。之后背水泥、抬石块过度劳累,受百般折磨,吃得差又得病,不久就瘦得不成人形。”这一切,夏冬林和村里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劳工因为极度缺乏营养导致失明后,还被拉去劳作。他们手扶在前面人的肩上照样干活,一旦跌倒砸破了水泥袋,就会遭到一顿毒打,甚至被打死。
有一次,5个失明的劳工被拉出去毒打。日军打他们的脚踝骨,那些人疼得倒地不起。日军便过去脚踩着他们的头,压住腿,用木棍把他们拷打得全身发肿。皮破了,流出的血由红变黑,劳工们昏死过去。日军又拿来冷水泼,醒了再打。后来,那5个人被拖进芦苇屋里继续折磨。第二天,从屋里抬出5具尸体。
又有一次,在修建工事的途中,几名劳工实在无法忍受长期缺盐的难受,便偷偷用手在背后比划,向路过的老百姓乞求一点盐。善良的村民悄悄用纸或破布包上一点盐,趁日军不注意时扔到他们脚边。然而,这一举动还是被日军发现了。当场有7个劳工被拖出去,其中有5个被活活打死。
还有一次,日军把25个患病的劳工两两一组塞进筐子,说是送他们去上海治病。结果一到船里,就有5人被压死,船到外海,所有的劳工被抛入海中。
“虽然劳工们在嵊泗的时间并不长,最长的也不过一年多。但这期间,日军打造了人间地狱。2000多名劳工最终只有600多人活着离开嵊泗。”嵊泗县档案馆地方志工作科负责人赵华证实了这段沉痛的历史事实。
铭记残酷历史
盼为遇难同胞建一座纪念碑
2006年,在全省开展的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工作中,赵华所在的调查组进行了系统性的史料搜集工作。调查组先后调阅了包括《嵊泗文史资料》《抗日战争在舟山》《东海抗日烽火》等在内的大量文献资料。为获取更详细档案,2006年10月,调查组专程去上海市档案馆、图书馆、通志馆、高级法院档案处和提篮桥监狱管理局等单位查阅档案资料,收集到伪上海市警察局征调在监囚犯到嵊泗作劳工的史料,以及对时任提篮桥监狱代理典狱长沈关泉的审讯笔录。
“我们找到的资料证明,那些所谓的囚犯,部分是淞沪会战期间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队将士和爱国人士。”赵华指出。
那段时间被日军折磨遇难的民工和囚犯尸骨被集中堆放埋葬在五龙乡一处山坳中。后来,当地的群众陆陆续续将捡回的遇难同胞尸骨也埋葬在那里。这便是当地“万人坑”的由来。
“日军不仅对劳工犯下了滔天罪恶,也同样给嵊泗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赵华向记者提供了更多历史档案资料——
日军占领嵊泗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们在海面布设水雷、封锁航道,禁止渔民出海打鱼,使嵊泗列岛民不聊生;
滩浒岛多次遭洗劫,全岛100多户人家最后只剩3条破船、几顶破网;
100多名日本海军闯入嵊山岛大肆屠杀,造成53人遇害;
在黄龙岛修筑炮台后,驻守的日军炮兵队经常下山,到村里抢粮夺鱼、强奸妇女;
因为五龙乡会城岙村民捡了些从日军破损的小汽艇上掉落的东西,日军便放火烧光了全村120多间民房,抢走了村民们所有的家畜,有3名村民无辜地被刺刀活活刺死……
“那段历史是残酷的、血腥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残害我们同胞的铁证,我们应该铭记。”吴有富语气坚定。他有一个心愿:希望借助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为那些遇难同胞建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目前的‘万人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久失修,很难找寻。我设想建立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正面镌刻‘遇难同胞纪念碑(万人坑)’几个大字,背面简要记述这段惨痛历史。在纪念碑两旁,种植四季常青的柏树,中间铺设一条笔直的水泥步道。”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纪念碑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让现在的民众能真实地了解过去的苦难,激励大家奋发图强。国强,则民安。后来人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吴有富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