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为媒,唱响舟山双拥之城时代强音
海客谈|薛卿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7日 第 02 版 )
近日,宁波发起的《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全球谱曲征集活动,点燃了全球音乐创作者的热情,相关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成为跨越时空的音乐接力佳话。可见,经典歌曲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生动载体与传播神器。作为连续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海防前哨,舟山拥有《军港之夜》《战士第二故乡》等诞生于本土的经典军旅歌曲,蕴藏着全国双拥热土特有的红色音乐基因。舟山亟需借鉴成功经验,以音乐为媒,深度激活双拥文化资源,唱响城市精神,赋能文旅发展。
这些经典旋律的独特魅力,源于扎根军民生活的真挚情感。《军港之夜》的诞生,始于词作者马金星在蚂蚁岛海军哨所枕浪听涛的体验,曲作者刘诗召在长涂军港与水兵同航时被夜幕下战舰的宁静所触动;《战士第二故乡》源自东极东福山岛战士张焕成的小诗,唱响了“以岛为家”的忠诚誓言。这些从军营哨卡流淌出的旋律,早已升华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生动注脚,是象征军民鱼水情深的文化财富与精神标识,更是城市形象宣传的独特资源,亟待系统梳理与创新表达。
立足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深厚根基,舟山应以音乐为纽带,构建新时代双拥文化传播新范式:
其一,系统梳理保护本土军旅音乐资源。全面普查整理经典军旅歌曲、渔民号子等资源,建立权威档案库。重点围绕《军港之夜》《战士第二故乡》等标志作品,深入挖掘并固化其创作背景与历史故事。
其二,发起新时代“舟山战歌”主题创作征集。以建军百年为契机,面向全球征集新作品。主题紧扣“守护蓝色国土”、“军民同心筑梦”、“海防前哨新貌”等方向,鼓励创作者深入驻舟部队、海岛乡村、建设一线采风,从东海云廊的生态画卷、远洋舰队的深蓝航迹、新时代守岛人的坚守中汲取灵感,创作兼具时代气息、舟山特色与军民共鸣的佳作。
其三,构建全域融合的立体传播矩阵。将音乐深度融入文旅与双拥活动。在普陀大剧院等场所策划主题红歌音乐会,形成品牌IP;在东海云廊、沈家门渔港等游客密集区设置“音乐地标”二维码,提供扫码听歌与故事解读;设计融入军旅音乐元素的特色旅游线路;利用官方外宣平台、文旅渠道及新媒体矩阵,对经典与新作进行多形式、多语种推广,让舟山之声传向世界。
当宁波的“桃花”通过音符连接情感,舟山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更应让澎湃的“浪花”与嘹亮的“战歌”汇入时代交响。以音乐铭刻“把驻地当故乡”的赤子之心,歌颂“视人民如父母”的卫士情怀,展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千岛画卷—— —这既是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金名片”的创新实践,更是向全国生动展示舟山双拥精神内核与时代风采的绝佳窗口。深挖资源,创新表达,让海防前哨的每一次潮涌,都化为双拥之城最动人的节奏;让战士与渔民的每一次心跳,共同谱写东海之滨永恒的金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