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爱心冰箱”显示城市的文明温度
海客谈|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7日 第 02 版 )
高温天气下,城市街头的“爱心冰箱”持续释放凉意。从2022年开始,我市依托城管驿站分批投放“爱心冰箱”,每年7月1日至10月15日为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外卖配送员、交警等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防暑饮品。目前,全市106个城管驿站中已有60个配备“爱心冰箱”,每日开放时长不少于8小时,部分实行24小时开放,所有投放站点均设有专人负责物资检查和补充(据《舟山日报》8月6日报道)。这一源自民间的善举经政府部门规范保障、系统运营,日益显示城市的文明温度。
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在酷暑中挥汗如雨,他们的辛勤付出令人感慨。多年前,就有爱心人士自发设置“爱心冰箱”、提供清凉饮品,让战高温的人们路过时可以喝杯水、歇歇脚,也使城市这个陌生人社会不乏温情。然而,自发的爱心既难能可贵又难免缺憾,零星出现在城市街头的“爱心冰箱”存在着分布不均匀、供应不稳定等美中不足。好在,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将民间爱心举措变成了官方统一行动,使“爱心冰箱”终成城市的夏日风景。
如今的城管驿站不仅有补给充足的“爱心冰箱”,还有防暑药品、中药凉茶,考虑到出汗太多的人不宜马上饮用冰镇饮料,又放置了可接热水和凉水的自主饮水机,风扇、空调也逐步成为标配。从自发到自觉、从随意到规范,政府和民间互动不断推进“爱心冰箱”转型升级,使夏日里城市街头的阵阵凉意日益变得“恒温”。
“爱心冰箱”从“盆景”到“风景”的美丽演变,也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实践表明,城市的文明进步既离不开民意驱动,也少不了善治赋能。唯有坚持民本导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能蒸蒸日上,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才能日渐形成。
令人欣慰的是,始于“爱心冰箱”的夏日温情正在持续发酵。比如,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关爱力度,不断完善其工作和生活保障机制,已全面落实环卫工人高温补贴、劳保用品发放、定期健康体检、节假日慰问等关爱举措,并深化开展“送清凉”“温情年夜饭”“微心愿认领”等关爱活动,切实提升环卫工人获得感与归属感,推动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和支持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如此举一反三全面推进,户外工作群体以及更加庞大的新就业群体就会因周全的呵护而不惧高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温还在持续,清凉仍是刚需。可以相信,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在“爱心冰箱”的基础上全面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我们的城市定能交出合格的“暑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