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停车难”议事“解岛困”

海客谈|呼吸的鱼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2日 第 04 版 )

舟岱大桥飞架,长白岛告别“离岛”身份,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企业扩张、游客涌入,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难题。当近2000辆汽车与仅800个车位的巨大落差,遭遇寸土寸金的海岛土地资源制约,道路沦为停车场、村巷变成“挪车战场”的窘况便成为刺目的民生痛点。定海区小沙街道“民生议事岛”直面挑战,通过科学规划、集约用地与智慧管理的组合拳,逐步化解了这场困扰海岛发展的“车轮上的困局”(据《舟山日报》8月4日报道)。

长白岛的成功破局,其内核在于破解难题的务实逻辑与创新路径。其一,精准施策,分阶段推进。立足现实,短期快速盘活闲置地块——利用原小学道路、企业门口零星土地“见缝插针”,迅速新增600余个车位,有效缓解了企业员工“被堵停车场”的燃眉之急;着眼中期,规划建设成本可控的机械停车场,以相对较低的“万元级”投入,高效提升海岛稀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谋划长远,将7处停车场建设需求深度嵌入村庄整体发展规划蓝图,实现捆绑建设、资源共享,显著降低用地成本约15%。其二,凝聚合力,破治理壁垒。打破“街道单打独斗”的困局,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街道积极协调,开辟土地报批“绿色通道”;自然资源部门提速增效,优化审批流程;村集体担当建设主体;专业智慧停车企业负责后期运营管理。多方协同发力,形成了破题攻坚的强大合力。

在这场停车难的攻坚战中,“民生议事岛”充分展现了其打通民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是人大代表借助“代表码”高效收集、精准传化民意的信息枢纽,更是推动各方深入现场踏勘、面对面协商办理的实体平台。向立体空间与智慧系统要效率,以多元共治破行政壁垒,将民生工程有机嵌入区域发展主线——使停车位建设同时服务于企业运转与旅游节点优化,最终成为助推海岛共富的基石。长白岛停车难由“痛点”转为“支点”,或将为海岛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破题范式”。

诚然,长白岛之困暂解,但资源瓶颈始终是诸多成长型海岛的桎梏。停车难题只是表象,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时代课题:海岛如何在极其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协调平衡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我们在欣喜于治理成效的同时,更需前瞻思考:如何将“民生议事岛”所体现的协商智慧与破解停车难所用的“巧劲”,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未来海岛治理需在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基础上,持续探索引入市场力量、创新融资模式,使有限的岛屿空间生长出无限的可能。

以“议事”凝聚共识,以“巧劲”撬动资源——这—不仅关乎停车,更关乎每一座渴望在有限土地上创造丰裕未来的海岛之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