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期待智慧解法

点滴录|小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0日 第 02 版 )

近日,由市文明办、新城管委会和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的“小修小补惠民生文明实践暖新城”——“新小匠开市啰!”新城便民服务集市在新城海城广场开市。为期2天的集市活动中,40余家摊位为市民提供数十项小修小补服务,既便民又暖心。

这次集市活动让平日里难觅踪迹的修补摊位集体“浮出水面”,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小修小补的需求。然而,需求时时有,集市不常有。市民平日里需要小修小补怎么办?看来,热闹过后还得有长久之计。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修小补服务无处寻觅,也是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这次集市的红火景象表明,“新小匠”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各种小修小补摊位平时散落城市的角角落落,当市民有一时之需时难免求之不得。专门为小修小补建座商城似无必要,而定期办集市也并不现实。试想,市民家中的各种用具坏了,只有立等可修才不耽误事,谁能等到“下一次”?那么,能否有更好的解法?

借着这次集市的热乎劲,有关部门如能制作一张寻觅“新小匠”服务点的电子地图,今后需要小修小补的市民就可“一键导航”精准抵达,12345市民热线也可以据此提供咨询服务。有了“智慧解法”,深藏闺中的“新小匠”就不怕无人知晓。这样一来,老百姓方便了,小修小补的生意自然也会好起来。若再有政府提供“廉租摊位”、商圈安排“边角商铺”,更多从事低收入行业的群众就能凭老手艺端稳“饭碗”。

智慧城市建设不断便利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智慧解法,曾经困扰社会的种种难题,不少已经迎刃而解。小修小补既连着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又连着手艺人的“饭碗”,也能在智慧赋能下变难为易。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