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胜海洋”高质量推进磷虾捕捞装备国产化
20多台装备顺利交付,手持订单工期已排至2026年
滕海平 徐佳佩 余奕潼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6日 第 01 版 )
□记 者 滕海平
通讯员 徐佳佩 余奕潼
本报讯 “它会根据内外圈做相应调整,避免跟不上收网速度……”近日,捷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重约30吨的绞纲机成为了焦点。中水集团客户与宁波船方来到该公司,验收最后一批南极磷虾捕捞装备。这台绞纲机安全工作负荷80吨,速度34米/分钟,较以往提升30%。“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客户对设备耐低温的需求,对材料、电机、润滑系统都做了特殊处理。”该公司品管部经理叶晓磊介绍道。
去年5月,“捷胜海洋”签下超亿元订单,成为国内自主完成国产化制造大型拖网与南极磷虾捕捞装备的企业。面对南极磷虾捕捞难、3000米深海高压作业等难题,该公司积极攻关,于近日顺利交付20多台南极磷虾捕捞装备。“质量和交付进度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肯定,这为下一步打开欧洲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公司行政副总经理任睿说。
从设计图到成品,每一批设备的成功交付,都离不开“捷胜海洋”的上下协同。车间内,工人们日夜奋战,确保工艺达到精湛水平;技术研发中心里,技术团队攻克难题,铺就国产化创新之路。
南极海域极端严寒、深海高压,加上严苛的环保要求,对装备性能提出了高要求。该公司设计人员从零起步,在重重技术壁垒中不断探索突破。“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如此大体量的捕捞装备,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4个电机如何协调、齿轮如何布置、如何更稳定等问题都需要解决,单计算就耗时2个多月。”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薛锋说。
为提升稳定性,团队反复试验,加装减震器和支架;为适应极地环境,采用全电动系统,减少燃油排放,保护南极生态;与挪威专家远程协作,优化自动通网系统方案……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捷胜海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优化制造工艺,提升设备耐低温、耐腐蚀性能及国产化配套程度。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成功实现南极磷虾捕捞装备国产化,打破欧美技术垄断,为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产业发展筑牢装备根基。“以前此类设备技术长期被欧洲国家把控,设备国产化后,可以打破国外企业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垄断,缩短国内企业的供应链周期,降低国内企业的采购成本。”任睿介绍道。
目前,“捷胜海洋”手持的订单工期已排至2026年,全球已有3000余艘渔业捕捞船只装配了“捷胜制造”设备。该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谈及未来发展,任睿表示,“捷胜海洋”正积极谋划成为海洋经济综合服务商,推动绿色能源与智能化装备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差异化布局生产基地,主动规避贸易壁垒,为我国乃至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