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惠托育服务的步子迈得更大些
李海州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2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李海州
暑假期间,“带娃难”成为许多家庭的现实困扰。舟山文明办推出公益暑托班,各县区也安排了丰富的暑托计划,优先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家庭困难子女提供免费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部分家长的燃眉之急,而且活动内容注重寓教于乐,避免了传统托管“只管不教”的弊端,更好地实现了“托”与“育”的结合(据“竞舟”7月11日报道)。这一举措值得肯定,同时也为普惠托育服务提供了有益探索。
我市推出公益暑托班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的公益暑托服务,正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它不仅解决了暑期托育的“临时性”需求,更为构建长期、稳定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笔者认为,普惠托育服务不能止步于暑托班。我市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让普惠托育服务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扩大覆盖范围,实现精准服务。目前,暑托班主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覆盖面仍有拓展空间。建议将服务延伸至社区、企业园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区域。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设计分层课程,例如为低龄儿童增加亲子互动环节,为学龄儿童增设学科辅导或兴趣拓展。
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增强服务可持续性。单纯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可能难以持续。舟山可以探索“政府补贴+企业赞助+家庭适度分担”的多元筹资模式。例如,可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为职工子女提供托育支持。这不仅能够缓解职工的后顾之忧,还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师资保障。托管服务的关键在于“育”。建议联合高校、专业教育机构,招募志愿者或兼职教师,提供更专业的课程支持。同时,建立服务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家长和孩子的反馈,动态优化活动内容。
四是推动政策衔接,构建长期机制。暑期托管只是普惠托育的一环,舟山可进一步探索课后托管、周末托育等常态化服务,形成更连贯的托育网络。此外,将普惠托育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结合,例如增设社区“宝宝屋”、共享游乐设施等,打造更完善的育儿支持体系。
只有让“带娃”不再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才能切实减轻育儿压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