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篮球联赛为媒激发城市更大活力

薛卿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2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薛卿

  2025年浙江省第七届小篮球联赛省级赛在我市火热举行,近900名篮球少年齐聚舟山体育馆,用热爱与拼搏点燃盛夏(据《舟山晚报》7月11日报道)。这场赛事不仅是全省青少年篮球水平的集中展示,更体现了我市在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担当,为我们观察青少年体育生态提供了窗口。

  此次联赛展现了我市专业的办赛能力。从俄罗斯迪玛教练盛赞的“高水平场馆、智能计分系统、专业裁判”,到贴心的“住宿优惠、景区福利、市集摊位”,再到小球员吴亭筱“摔倒立刻爬起”的韧劲,无不彰显赛事背后的人文温度与城市诚意。赛事规模与影响力的逐年提升,印证了篮球运动在我市乃至全省的深厚基础,更凸显体育赛事作为城市“活力引擎”的价值——不仅能锤炼青少年意志品质,更能以赛事为纽带,串联起文化、旅游、商业等多元业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放眼全国,以青少年体育赛事带动区域发展的成功案例众多。成都通过举办青少年足球联赛,结合校园足球文化节、亲子运动嘉年华,形成“以赛促教、以赛兴城”的良性循环;青岛依托帆船优势,打造“青少年帆船周”,融合赛事培训、海洋科普、旅游体验,既培养人才又打响城市名片;深圳引入国际青少年篮球邀请赛,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文化互鉴,同时带动体育装备等产业发展。这些实践证明,青少年体育赛事可成为激活城市资源、培育产业、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未来可从三方面发力,让青少年体育赛事释放更大能量。

  其一,构建“赛事+成长”长效机制。以小篮球联赛为契机,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将U6~U10组别赛事延伸至更广年龄层,形成覆盖学前到中学的“阶梯式”网络。推动赛事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把“永不放弃、团队协作”的体育精神融入德育,使赛场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

  其二,打造“赛事+产业”融合生态。利用我市海岛旅游优势,将青少年体育赛事与海洋文化体验、非遗传承、景区游览等深度融合。借鉴“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开发“篮球+海岛研学”“帆船+海洋探秘”等特色线路,吸引外地家庭“因赛而来、为城而留”。同时,培育本土体育产业,支持运动装备研发、赛事运营等企业发展,让赛事经济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的新增长点。

  其三,完善“赛事+基建”保障体系。优化体育场馆布局,利用桥下空间、社区边角地等“金角银边”,建设更多适儿化体育场地,织密青少年“15分钟运动生活圈”。引入更多专业人才参与赛事组织与教练培训,提升训练专业化水平,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

  青少年体育赛事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更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源。此次小篮球联赛的成功举办,让我们看到了体育的力量、青春的活力与城市的温度。期待以此为起点,让更多青少年在体育中绽放光彩,让体育赛事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书写“体育兴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城市兴”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