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离地面70多米高、室温超40℃的狭小空间内,检修工人穿着厚实的工装,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烈日下守护风力发电机安全运转
俞浙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2日 第 02 版 )
摄影 记者 林增光
□记者 俞浙前
超40℃的高温下,在离地面70多米高的风力发电机顶部持续进行数小时的维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刚从高空下来的年轻维修工蒋阳,用几乎湿透的厚实工装,无声展示了高温下的这份辛劳与坚守。
7月15日12时30分左右,地面温度显示为33℃,体感温度36℃。蒋阳和3名队友暂停了维修工作,从巨大的风机顶端下来就餐。几个小伙子鼻洼鬓角全是豆大的汗珠,前胸后背一片汗渍。正午的阳光炙烤着通体金属制造的风机,隐隐能看到外部的热浪浮涌(见图)。
这台风机矗立于金塘大浦口东侧山岗之巅,这里长满灌木和野草,对阳光毫无遮挡。检修班组从上午10时多登上风机之后,中途就没有下来过。蒋阳和同伴们在风机内狭窄的空间里吃着盒饭午餐。周边没有遮阴处,只有风机内部可以免受太阳暴晒,但里面还是很闷热。按照操作规程,他们在工作期间还不能脱下任何防护装备,连撸起袖子都不可以。
蒋阳带领的检修班组共6人,隶属于国能集团浙江龙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平常驻扎在岑港风电场,负责岑港、金塘共47台风力发电机的维护检修工作。7月14日晚,后台系统检测到金塘有2台风机发生故障,因此他们一早就赶来检修。
“以前,我们都是靠着直梯徒手爬上去的,一趟就要20多分钟。极端情况下,还要背着五六十公斤的替换零件。现在的工作环境比以前好多了。风机内部安装了免爬器,可以像电梯一样载着我们直上顶端。检修设备和替换零件也能吊装上去,省了不少力气。”蒋阳说,在他从业的12年里,检修工作环境改善了很多。
风机顶端约有10平方米的空间,其中四分之三被设备占据。夏天,这个小空间里的温度超过40℃,只有一个小小的天窗用于通风。“尤其是转轴连接部分,空间特别小,人一进去就像在蒸锅里,一次维修下来不仅衣服全湿透,地板上还会留下一摊汗水。”蒋阳说。
记者了解到,一个检修班组采用上八休六的作息制度。如果没有风机故障,每天从上午7时开始巡查,每两个月需要把负责的全部风机仔细检查一遍。“每年夏季都是风机故障高发期。特别是舟山多台风、雷暴天气,这些风机在极端天气中容易发生故障。”检修工人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每月发生故障超过30起。
“一般的故障维修,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但有些严重的故障,需要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们甚至有过一直修到凌晨的经历。”蒋阳介绍,他们都是在故障完全排除后才离开,所以工作时间不固定。当天,2台需要维修的风机,直到天黑才排除故障,班组人员从山上下来,回到驻地还需要一个多小时。
在烈日下守护风机的运转,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台风季节就要到了,我们要全力保障风力发电机安全运行、顺畅发电,这是我们的责任。”蒋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