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热点”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小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17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小井
7月6日下午2时左右,一名小女孩在普陀区大干加油站附近河道不慎落水,情况危急,她的母亲大声呼救。这时,正好骑车路过的普陀圆通快递员唐亚楠立即纵身一跃跳入河中,正在附近购买配件的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机械工汤光辉也闻讯赶来施救,两人合力将落水女孩营救上岸,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7月8日下午,市文明办向唐亚楠、汤光辉分别颁发“舟山好人”证书,表彰他们挺身而出勇救落水女孩的义举(据《舟山日报》7月9日报道)。见义勇为事件发生后仅仅两天,市文明办就迅速授予“舟山好人”荣誉称号,这个热点抓得好!
这起救人事件很快通过网络传播,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同样在网上获得信息的市文明办连夜商讨并决定授予两位施救者“舟山好人”称号,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值得称道。在坊间交口称赞英雄之时,官方表彰及时到位,显然有利于趁热打铁促进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地表彰见义勇为、树立先进榜样、弘扬社会正气。
不难想象,假如市文明办采取按部就班定期评选“舟山好人”的办法,或者坐等基层层层上报候选人再“研究研究”,虽然最终也能表彰见义勇为好人,但会因时过境迁而弱化全社会的关注度。社会热点形成快、消失也快,在突发事件中抓热点、抓时效,做到正义不迟到、表彰不迟到,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可见,“抓热点”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互联网时代大事小情容易发酵,一旦形成热点往往众所关注。有关部门是否抓得住热点,关系到能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期待,也直接关乎履职实效。
就拿市场监管来说,就需要时刻关注热点事件,对网上吐槽和热门投诉保持足够敏感,这样就能及时优化经营秩序、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因热点发酵而导致不良后果。这些年,一些旅游城市因“一只虾”“一条鱼”之类的价格纠纷而被污名化,究其原因往往与职能部门对网上热点后知后觉不无关系。
再拿普法教育来说,善于“抓热点”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法律法规林林总总,寻常百姓有“从哪学起”的困惑,执法部门也有“从何说起”的难处。通过“抓热点”以案说法,就容易起到入脑入心的普法效果。比如最近有列车因故障成了“闷罐子车”,一位年轻人为了通风砸了车窗玻璃,此事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是不是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众所关切之时显然也是普法的好时机。
对社会热点是视而不见还是抓住不放,事关责任担当,事关工作作风。热点之中有民情民意、有急难愁盼,有关部门理应敢碰敢管敢作为、善抓善行善引导,通过第一时间介入来争取职能作用最大化、社会效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