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平价菜从“盆景”变“风景”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7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丨月湖
胡萝卜1.8元每500克、洋葱0.99元每500克、包菜1.02元每500克……自5月1日起,我市创新打造定海金叶农贸市场、东港阳光365农贸市场、沈家门中兴菜场及新城长峙岛如心菜场4家平价供应试点市场,实现32种蔬菜、4种猪肉、3种豆制品与市级“菜篮子”直供店“同质同价”(据《舟山日报》6月10日报道)。作为我市今年平抑菜价的一项新举措,4家农贸市场推出的平价菜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一拨惊喜。开展试点旨在全面推广,让平价菜从“盆景”变为“风景”,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热切期待。
菜价关乎民生
菜价关乎民生。让菜篮子轻些、再轻些,一直是岛城民众的期盼,也是党委政府的心头事。在做好收入“加法”的同时做好菜价“减法”,共同富裕就会有更高成色。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多次听民意、寻良策。各地通过打造海岛“菜篮子”供应基地、开通与重点产地直通车等举措,千方百计保供应、稳菜价,成效显著。
然而,要将菜篮子轻下来并非易事。尤其在气候影响、菜价波动的情况下,对标周边城市菜价更显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海岛土地资源稀缺,蔬菜供应难以自给自足,而从外地调入就难免产生运输、损耗成本,从而不同程度地推高菜价。减少流通环节虽可降低成本,但降低后的成本依然存在。
毫无疑问,事关一日三餐的菜价,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直接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高档海鲜可以随行就市,但蔬菜、猪肉、鸡蛋、豆制品等家常菜必须价廉物美,这应是社会共识。因此,海岛的特殊性并不能成为“躺平”的理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通过综合施策优化供给侧、减轻负担。
有道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市一次次“降菜价”专项行动表明,只要创新思路,攻坚克难,改变岛城菜价高的现状完全可能。标有“政府平价蔬菜”字样的西红柿价格为2.5元每500克,而在平价供应试点以外的菜场,这种西红柿售价则为6元每500克!这次我市4家农贸市场试点推出平价菜,无疑给民众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差价凸显问题
一直以来,政府打造的“菜篮子”直供店为民众提供了品种丰富的平价菜,也成为“降菜价”的风向标。然而,“菜篮子”直供店的菜品价格显著低于周边菜场,成绩之中也有不足。道理很简单,仅凭“菜篮子”直供店的有限供给难以满足全社会需求,只有让所有农贸市场的菜价同步下降,才能真正实现惠民目标。
问题在于,市场总是逐利的,农贸市场的经营户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菜品的成交价不可能是自觉让利的“惠民价”,菜品成交往往是博弈结果。正因如此,尽管“菜篮子”直供店一直在供应平价菜,但因缺乏联动机制,菜价始终存在“二元结构”,群众获得感有限。
此次4家农贸市场试点推出平价菜,相关菜品的价格与“菜篮子”直供店同步绑定,扩大了受益面。其他非试点农贸市场为了留住客源,也会降低菜价。这种“平价同盟”模式能更好发挥平抑菜价的作用。
当然,本岛范围仅有4家试点农贸市场供应平价菜,这依然显得势单力薄。要使平价菜逐步由“盆景”变为“风景”,还须在4家农贸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推广试点经验,扩大实施范围,在更多的农贸市场打好“平价牌”。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平价菜真正成为市民的“家常菜”。
让利促成平价
菜篮子一头连着市民餐桌,一头连着农户地头,既不能菜贵伤民,也不能菜贱伤农,平价菜还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就需要在统筹谋划中平衡利益,使包括经营户在内的相关方都各得其所。在减少流通环节同时,减免摊位费无疑是推广平价菜的有力举措。
前些年,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舟山菜价贵问题进行过一次专题调研。调研显示,摊位费高、流通环节多、本地菜供应不足是推高菜价的三大主要原因。农贸市场是政府兴办的,理应体现公益性避免逐利性。摊位费之所以高,并非出于创收本意,而是经营户在竞拍中逐价的结果。既然如此,也就存在让利空间,眼下正好可以成为推行平价菜的“砝码”。
4家试点农贸市场得以推出平价菜,应该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精心谋划和有力支撑。做“盆景”易、造“风景”难,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将牵涉众多经营户的切身利益,行政命令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其中,减免摊位费或许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农贸市场中,本来就有减免摊位费的自产自销摊位,这一制度安排完全可以适用于平价菜摊位。经营户当然不愿自觉降菜价,但假如经营平价菜可以享受摊位费减免,就能变“要我降”为“我要降”,使试点推广变得顺风顺水,从而让平价菜由“盆景”变“风景”。
除了平价供应,传统农贸市场与新兴业态的融合改造也在4家试点市场推进。下一步,我市还将探索“平价化、便民化、烟火气”的新型民生服务市集。可以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利于民、施惠于民,更多平价“菜篮子”新场景必将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