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造林还须“深耕”
肖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3日 第 04 版 )
点滴录|肖肖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普陀分局在东港陈家后至塘头重点林区开展无人机飞播造林作业。今年计划对该区域内1500亩山林实施美丽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林种结构和森林景观效果。无人机飞播造林效率高、成本低,将助力提升海上花园城市的绿化美化水平。但要实现荒山披绿,仍需科技“深耕”与飞播协同发力。
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性气候条件,加之多年植树造林,绿水青山日益成为靓丽风景。即便如此,仍存在植绿不充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尤其是岛屿众多,要想通过人工造林绿化荒山荒岛,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无人机飞播造林,有望突破人工瓶颈、实现全域绿化。
普陀此次飞播造林就是针对目标区域森林质量不高、林相单一等问题,选用黄连木、杜鹃、金鸡菊等易成活、兼具生态与观赏价值的树种和花种,旨在打造针阔混交、常绿和彩色树种交错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
当然,播下种子不等于成林。要不然,飞鸟就能完成造林任务。同样是无人岛,也不会出现绿意盎然与寸草不生的鲜明对比。荒山荒岛之所以成为“不毛之地”,或因土质不适,或因地形不利,唯有因地制宜才能使飞播造林事半功倍。
无人机飞播造林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系统工程。种子选择除考虑生态、审美价值外,还需评估目标区域的土壤、气候条件,确保成活率。对于条件恶劣的荒山荒岛,能否通过无人机实现前期土壤改良和后期养护?这同样需要探索实践。
无人机飞播造林不仅拓展了绿化空间,也开辟了科研新领域,值得深入研究。普陀连续多年的飞播实践已初见成效,要进一步扩大成果仍需持续努力。可以肯定,只要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就没有绿化不了的荒山。无人机飞播造林的序幕已经拉开,美丽的生态画卷必将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