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全省首批“金鼎”,岱山何以能?
陈瑶 戴淑琼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8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戴淑琼
近日,在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布了2024年度“浙江制造天工鼎”夺鼎名单,并首次对连续3年获得“浙江制造天工鼎”的单位颁发“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岱山连续3年捧回“天工鼎”,成功问“鼎”首批“金鼎”。
这是浙江首次颁发“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浙江制造天工鼎”含金量十足,是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之后,第四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鼎”,也是浙江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于2023年首次颁发。
作为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岱山何以问“鼎”全省首批“金鼎”——
产业集群
“链长+链主”高效协同
在这场激烈的竞“鼎”赛中,岱山成功夺“鼎”的实力在哪?一张成绩单足以证明:
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去年,岱山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55.7亿元,居全省第4,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87万元、267万元,居全省第7、第11,成功晋级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工业百强县;今年一季度,岱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创历史新高,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4%。
岱山县去年规上工业增加绝对值能居全省第4,其背后最大的“硬核”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从时间轴回看,10年前,岱山还是发展滞后的“海上悬岛”;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翌年6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
一声春雷乍响起。在“浙石化”这个龙头带动下,依托系列国家战略叠加赋能,岱山全面落实“链长+链主”高效协同推进机制。一条集炼油、化工、高端新材料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在岱山建链、延链、强链、补链。
“目前,岱山已形成以浙石化为核心,德荣、鼎盛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骨干,润和、鑫月新材料等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协同体系。”岱山县经信局投资科科长曹泱介绍道。
这一端,炼油化工集群这个千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另一头,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多级支撑起岱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
从岱山工业经济的板块构成看,船舶修造业依旧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发挥“力能扛鼎”的作用。
长宏造船参与金海智造重整并开工建造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舶;宁兴船舶与上海大学、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等合作共建“船舶碳纤维轻量化研究院”;友联修造船成为全县首家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去年,岱山船舶工业完成规上产值150.6亿元,占全省比重24.4%,同比增长34.3%,
制造业综合硬实力托举起千钧之鼎。该县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去年集群规上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位列全省第7。
创新驱动
从“制造”到“智造”跃迁
在岱山,有一个化塑行业的“产业大脑”。
“基于县内优势产业和产业链需要,我们推动岱山县国资平台与化塑平台龙头企业上海迪塔班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迪塔班克(浙江)数据科技公司,建设运营化塑产业大脑-华塑智联石化一体化数字平台。”岱山县经信局数字经济科科长胡斌介绍道。
化塑产业大脑构建了“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平台体系,以石化原料的“交易+供应链”为核心场景,紧紧围绕浙石化链主企业,以开放协同的形态,集合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管理部门、金融资金方、技术服务方,打造一个立体网状的行业生态,为石化行业提供行情指数、生产制造、交易流通、推广营销、流程管理、金融授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汇聚了全省全国化塑产业资源。“多源数据融合助力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这一模式,入选为工信部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典型案例。
该平台自运营以来,已沉淀用户23697名,服务企业超7496家,撮合石化原材料等交易金额达13.47亿元。
当下,岱山正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构建岱山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岱山县将“产业大脑+智能工厂”当作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县内还在建设船舶行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船舶海工智能工厂,全面开展企业数字化诊断,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
岱山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解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张皮”的问题。
岱山经济开发区内高标准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与试验基地,日前,该中试平台还入选工信部公示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眼下,岱山中试基地的12个车间均排满了项目。吸引北大聚酰亚胺等多个高端项目入驻,打通产业落地的“初创—中试—孵化—产业化”发展路径。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化学院岱山联合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岱山分中心、大型石化装置检验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陆续挂牌成立;今年,岱山还促成6家企业与高校联合成立产学研创新平台。去年,岱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全省第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全省第4。
政策“送风”
培植营商环境沃土
“对成功培育并认定的‘雄鹰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8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这是岱山今年出台的《岱山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奖补政策之一。
从首夺“浙江制造天工鼎”,到如今三度加冕,无不体现岱山产业结构更优、创新劲头更足。高质量发展满园春色的背后,与岱山厚植营商“沃土”密不可分。
岱山经济开发区的中试基地10号车间内,高性能聚酰亚胺浆料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设备的高投入,让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县内已经建立‘保险—贷款—基金—保险补偿’成果转化金融专项扶持政策,企业开展中试可以购买试验保险,给予保费的80%最高100万元补贴,同时,可以以保单抵押向县内合作银行贷款,政府可给予中试项目实际付息的50%每年最高50万元补贴。”岱山县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奚宇锋及时给企业送去“政策春风”的消息。
既有“夺鼎”的底气,更有改革的勇气。岱山还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海岛地区工业用地全域治理,积极盘活闲置工业用地,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跃升至全省前10,工业用地全域治理入选全国案例。
“近年来,岱山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创新构建‘服务+要素+人才’三位一体保障体系,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岱山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舟山中集长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长涂厂区内,绵长的岸边码头泊位停满船只;岱山经济开发区内,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公示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鱼山岛上,一条千亿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夺“鼎”是荣誉、更是激励。未来,岱山将继续全力打造海洋特色先进制造业强县,推动制造业发展实现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