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登步岛渔光互补项目启用千亩鱼塘
预计本周内完成100多万尾蟹苗和1200多万尾虾苗投放
王涵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8日 第 02 版 )
□记者 王涵真 文/摄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位于普陀登步岛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一期的千亩鱼塘,清净的水面上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铺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们撑着小船,把一摞摞泡沫箱装着的青蟹苗和一包包南美白对虾苗分批投放到鱼塘内(见图)。
这是该项目首次投苗试养,当天有8万尾青蟹苗和40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被人工投放到鱼塘中,预计本周内完成100多万尾蟹苗和1200多万尾虾苗投放。项目采用22.5米大跨度支架,是传统渔光互补建设支架宽度的3倍多,可以充分保障养殖塘面的空间,让养殖船能在其中穿梭自如。
“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生态循环系统,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为当地经济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支持。登步岛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一期于去年11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今年以来发电量达4000万千瓦·时,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90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1万吨。
光伏板将炙热阳光转化为电能的同时,也为鱼塘里的鱼虾蟹撑起“遮阳伞”。“光伏板下的水面温度比普通水域低2℃左右,可以减小夏季高温天对水温造成的波动,减少虾蟹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养殖存活率。”大连现代海洋牧场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研发总监刘崇焕说,由于今年试养时间较短,仅有半年左右,因此采用了低密度养殖模式,在提升虾蟹存活率的基础上做一些试验性探索,计划通过提炼生产作业流程、生产作业标准和生产管理体系,在明年开展更大规模的养殖。
据介绍,下月起,千亩鱼塘还将新增数字化养殖科技创新项目,在养殖塘内安装传感器,可将水温、含氧量、盐度等各项水质数据实时反馈给养殖单位,基于这些数据开展放水、排水、增氧等工序,提升整个项目的空间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