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脉 通途蔚蓝 基础设施篇
——舟山这十年①
陈颖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07日 第 01 版 )
摄影 通讯员 姚峰
□记者 陈颖丹
殷殷嘱托
在展示馆里,在一组航拍的舟山跨海大桥照片前,习近平停下脚步,听取舟山市负责同志介绍大桥建设和运行情况。
“从舟山到宁波走跨海大桥需要多长时间?”总书记问。“一小时之内。”舟山的同志回答。
照片和沙盘上,全长50公里的一座座跨海大桥首尾相连,从舟山本岛启程,穿越里钓、富翅、册子、金塘四岛,于宁波镇海登陆,好像一条美丽的丝线将一颗颗海上明珠串联起来。
——摘自2015年5月30日《浙江日报》头版通讯《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纪实》
奋进故事
展示馆里的“新旧之变”
今年“五一”假期,舟山市城市展示馆迎来参观热潮,共接待参观者700余人次,成为市民游客探索城市发展、感受海洋经济与文化脉动的又一新去处。
作为展示舟山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市城市展示馆于去年8月整体搬迁至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二期的新址,展陈方式焕然一新。
在一层展厅入口,有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在老展馆考察调研时的照片。照片中,总书记指着面前的区位壁挂图,与周边人员亲切交谈,脸上挂着笑容,眼中满是对这座海岛城市未来的期许。
昔日的区位壁挂图,如今已替换成更高更大的区位壁挂沙盘,其中交通部分以更醒目、直观的方式呈现:舟山跨海大桥崛起于东海之上,气势如虹跨越天堑;朱家尖大桥、鱼山大桥、舟岱大桥、六横公路大桥等串联各岛,仿佛一条条赋能海岛的经济链条;在建的甬舟铁路用红色闪烁铁路线标注,宛如炽热的动脉在海上跃动;沪舟甬跨海通道用灰色虚线勾勒出交通的宏伟蓝图,牵引出人们对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无限遐想……
老展馆的实体沙盘,也已变成立体多维数字沙盘,以光影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舟山的城市建设成就、交通发展脉络,以及产业、生态、人文等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图景,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新区波澜壮阔的海洋经济版图。
“新馆还专门为舟山跨海大桥、甬舟高速复线、甬舟铁路开辟了一个展示区域,同时增加了桌面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能在全域视角下,更好地了解舟山桥梁的分布情况以及每座桥梁的相关信息。”市城市展示馆讲解部部长陈姿妤说,桥是舟山人民梦想照进现实的具象化体现,这也诠释了海岛人民对跨越山海、联通大陆的迫切期待。
十年前,陈姿妤只是展示馆的一名讲解员。正是这份职业,让她与这座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较老馆,她觉得新馆中的交通元素增加了,并且呈现形式更丰富多元。
“以前我们讲解时,涉及交通方面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根据几张规划图进行说明,现在则是以更具科技感的方式呈现出更丰富的内容。”陈姿妤说,当自己讲解的一张张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舟山在交通建设上的巨大飞跃以及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看到规划愿景一步步落地实现,我们讲解时也更有底气。”
从单一静态的平面挂图到立体交通网络、数字沙盘动态演示,从纸上蓝图到震撼通途,一条条卧波长龙托举起一颗颗海上明珠,不仅直观呈现了十年间舟山交通发展的累累硕果,展现出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对舟山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昭示着舟山正从“大桥时代”向“高铁时代”阔步迈进,续写着“天堑变通途”的恢弘篇章。
十年答卷
基建经纬筑就海上花园城
舟山市城市展示馆中的这些立体模型、光影画卷,像时代的棱镜折射着交通强市的发展足迹。
十年间,舟山人民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交通建设领域蓄力奋进,持续完善海岛交通布局,重塑海陆空立体交通新格局,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舟山跨海大桥如今已成为连接舟山与大陆的海上动脉和舟山迈向更广阔天地的牢固基石。今年“五一”假期,舟山旅游热度飙升,截至5月5日18时,舟山跨海大桥累计进出车辆47.3万辆次,其中首日达到11.84万辆次,刷新了大桥自开通以来免通假期单日最高流量历史纪录。
以舟山跨海大桥为起点,更多宏伟的交通工程不断向东海延伸,向未来铺展——
舟岱大桥的贯通,彻底结束了岱山的海上悬岛时代,也标志着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全面建成投用。随着其与舟山跨海大桥顺畅连接,舟山连岛高速公路总建设里程达到74公里,跨越8个岛屿,成为中国最长跨海高速公路和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
与舟山跨海大桥无缝衔接的东西快速路,串联起舟山本岛主要交通道路,盘活了本岛南北交通路网,使行车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成为市民游客前往普陀山、朱家尖方向的首选线路;
富有海岛韵味的“四好农村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农村公路建设也从“村村通公路”的初始标准擢升至“修一条路、筑一路风景、富一方百姓”;
“蓝色岛链”水运特色工程,打破了岛屿之间的交通壁垒,成为群岛共通、诸岛共富的生态链,在海上构筑起一条兴岛富民的“快车道”;
普陀山机场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成为我省第五个航空口岸。自此,舟山从单一的水运口岸,发展成为海、空一体的综合性口岸;
新一轮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拉开序幕,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六横公路大桥建设现场如火如荼,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合建桥梁、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舟山正在全力攻克一道道世界级难题。
钢铁长虹跨越碧波,交通基建如同一把金钥匙,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大门,也开创了舟山跨越发展的新纪元。与此同时,我市大手笔投入、大规模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为承接国家战略奠定了强大基石。
当前,舟山已基本形成本地水源、大陆引水、海水淡化的多源供水配置格局,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国能浙江舟山发电厂三期建成投产,浙能六横电厂二期首台10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舟山电网整体迈入500千伏超高压时代,电力供应可靠性进一步增强;浙能舟山六横LNG接收站一期项目、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LNG接收站三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光汇外钓油品储运基地、盛达油品储运物流基地等油品仓储项目加快推进,为多元化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夯实根基。
当交通动脉与水电网络交织成现代化发展的经纬,舟山正以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激活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的“海上答卷”,构筑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擘画现代海洋城市的壮美蓝图。